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图片 >> 正文 >> 正文

绘潇湘娄底篇生活一切皆可入歌从新化山歌

来源:锣鼓 时间:2023/2/21

74岁的伍芬邓刚开口,就被导演喊停:“对不起,声音爆麦了。”大家都没料到老人家会发出如此嘹亮的声音。伍芬邓演唱了一首经典的新化山歌,歌词用字及句式在普通话中多难找到对应,但其简朴的音韵及浓浓的说唱风味却时刻抓着听客的耳朵。

“山歌无假戏无真,秦始皇兴起到如今。”新化山歌相传起源于秦代以前,世世代代的梅山人用山歌记录生活的艰辛与壮举,表达日常的喜怒与哀乐。山歌按腔调分为高腔山歌和平腔山歌,歌中方言俚语衬词遍布,歌声粗犷、激越、调皮。新化山歌被视为研究湖湘文化和梅山文化的“活化石”,其与当地生活及变迁的紧密联系,让它对该地区的语言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及民间音乐等多个学科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年,新化山歌被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天亮可以唱到晚,天黑唱得到天光,我三天三夜不唱现歌名(不重复)!”伍芬邓老人笑道。被称为“新化山歌王”的他是新化山歌省级传承人,即使高龄,他仍能打起锣鼓唱上一首高腔民歌。除了既有山歌,他还常常即兴创作,“生活一切都可入歌,山歌就是唱老百姓的生活。”

不过新化山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梅山方言十里不同音,在不同的镇上,你会听到风格和发音都有些不同的山歌,足以见其内容之丰富。

家在紫鹊界、35岁的新化山歌县级传承人罗斌就表示,紫鹊界的居民多在梯田劳作时演唱山歌,山上往山下、这头往对头,因而更多唱高腔山歌。如果是不同镇人的合唱表演,还需先定一个主调,不然各自差异会很明显。

如今,当地不少五六十岁的居民都会在闲暇之余学习山歌,有传承民俗文化之意,同时也为生活添加了不少快乐——唱山歌的氛围可是很感染人的。在紫鹊界景区举办的山歌活动里,常常会发生台上台下对唱的欢乐景象。“外地游客虽然听不懂,但也被氛围带动学着唱。”罗斌说道。

新化山歌皆为口传心授,若青年歌手后继乏人,将面临断代的窘境。好在当地相关部门重视对山歌的抢救与保护,现已建立山歌数据库,搜集整理数千首山歌,还帮助乡村组建山歌队。新化县文工团还曾创新出山歌剧种,在排演山歌剧的过程中,不仅动员了当地百姓的参与,也将山歌以更鲜活的方式呈现出来。

记者吴陈幸子娄底报道摄影记者杨旭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