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港闸的前世今生
陆家锣鼓,水乡情调打击乐
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唐闸一带,不论是厂里选工会主席,选人民代表,选劳模先进,还是百姓家中举行庆典活动,都是锣鼓喧天。大家听到鼓声阵阵,就都聚拢而来,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敲锣打鼓成了大家心连心的音乐聚会、娱乐年会。
这锣鼓一敲就跨了世纪,到了今日,当年曲谱保存最完整、传承人最多的便是陆家锣鼓。陆家锣鼓传到今天,已经是第五代。
说起锣鼓,人们可能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身边常常可见,陌生则是因为大家对锣鼓的起源并非都了解。在漫长的农耕文化时代,求神信鬼成为民间信仰的习俗,“儒”“道”“佛”三教以及傩戏都与敲锣打鼓密不可分,或者说锣鼓就是这些习俗信仰的伴生物。不过,到了近代,农村喜办“龙会”“灯会”都要敲锣鼓助兴,有时候舞龙的步子也要随着锣鼓点子节奏而动,锣鼓又和生产、劳动联系了起来。
各地都有锣鼓声,带大家专门去“听”港闸的陆家锣鼓,自然是有道理的。
江苏的吹打合奏乐,主要流传于苏南,以苏州、无锡为代表,由于乐器组合和结合形式不同,而有“苏南十番锣鼓”和“苏南十番鼓”之分。十是多的意思,番是翻花样。
陆家锣鼓的传人就来自苏州。约在清朝光绪年间,从苏州移居到闸西靴头圩的陆胜富,喜爱敲锣鼓,他还保持和苏州阊门外的老户族的来往。在光绪三年间(年),陆胜富的下一代,陆长松、陆长贵、陆长发三兄弟手头略有积余,便买了鼓、锣、小堂锣、钹、小钹五件乐器,只敲单一的“七记头”“走马锣鼓”“七五三二一”等曲谱。陆长松的二儿子陆锡泽,更酷爱敲锣鼓,在农闲时敲锣鼓尽兴娱乐,还向其他圩塘的人学了新谱儿,如“蛇脱壳”“串枝莲”“汉板”等,随着敲的本领提高也逐渐小有名气。至陆镜江、陆镜山、郑镜文、朱镜成、陆镜福等堂兄弟十多人,器具也增加了,形成了两代人齐敲,这锣鼓也成为靴头圩名扬十里八乡、极具特色的娱乐项目。
此后,陆家锣鼓流传不断、生根开花、枝繁叶茂。抗日战争胜利后,平潮镇庆祝胜利,兴行灯会,陆家锣鼓被派去当作头牌角色表演,场面十分轰动。
现在,如果你开始对陆家锣鼓有了兴趣,那么,你可以去拜访一下陆家锣鼓的省级非遗传承人陆嘉玉。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会饶有兴致地和你讲述“鱼泊水”“蛇脱壳”“八哥洗澡”“黄海啸”这些鼓曲的来历和特色。
当年的声声锣鼓,就像远去的脚印,早已融入历史的长河。而今天的锣鼓,虽然没了当年的狂热,作为文化的传承,却以更精妙的艺术形式刷新着传统。让我们自豪的是,陆家锣鼓的鼓点与新时代合拍,敲出了动人心弦的新节奏。让这阵阵锣鼓声一直陪伴我们,陪伴更美好的生活。
《追梦港闸》
为您讲述
身边的港闸故事
精彩继续!
来源:《追梦港闸》
原标题:《追梦港闸
陆家锣鼓,水乡情调打击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