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金秋暖阳照耀在青龙满族自治县肖营子镇白家店小学操场上。开阔的操场上,一群黄衣黄帽、腰上系着虎皮巾的“小猴子”随着音响中的唢呐锣鼓伴奏,挥动着手中的短棒,舞得欢快。他们时而轻快跳跃、时而交叉双脚、时而舞动双手,面部的表情诙谐生动。这些“小猴子”都是白家店小学的学生。他们表演的是青龙满族具有独特艺术表演风格的民间技艺青龙猴打棒。
对于白家店小学的孩子们来说,猴打棒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再熟悉不过,自年起猴打棒走进白家店小学校园,已陪伴他们走过了5年多的时光。猴打棒是青龙独有的、具有独特艺术表演风格的民间舞蹈,流传于青龙满族自治县西南部长城沿线满族聚居的乡村,三拨子、凉水河、肖营子、青龙镇等乡(镇)村尤为盛行,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猴打棒蕴涵了丰富和深厚的民族内涵与地方文化特色,木棒打法千变万化,花样繁多,上肢不断挥臂击棒,下肢弓步、马步交替变换,呈现出一种粗犷之美,极具艺术张力,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肖营子镇是猴打棒的主要存在区域之一。学校的名学生,来自于肖营子镇周边的10个自然村。每年正月里扭秧歌时表演猴打棒的传统在薛杖子等三四个自然村已延续了很多年。
“猴打棒蕴涵了丰富和深厚的民族地方文化内涵,是探索研究满族人民生活情景的珍贵文化史料。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应该传承和保护。”白家店小学校长刘海顺说,年,猴打棒正式进入白家店小学校园。最初是以社团演出形式为主,48个孩子,由负责社团活动的教师胡广军教猴打棒。后来,学校又请来猴打棒省级非遗传承人邱广义进校园教学。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猴打棒的动作步伐和文化背景,白家店小学非常用心,特意编写了初级班教材,让孩子们规范学习;在妆面打造上,老师们根据原有基础进行设计改进,先用白色戏曲油彩圈出脸谱轮廓,再把轮廓空余地方填充成红色,最后在眼皮上涂上金色闪粉,打造出火眼金睛的效果;县文广局也为学校赞助了服装。孩子们画好妆换好服装,活脱脱一个个“小金猴”,甭提多带劲了。
为了让更多孩子学习和传承这一古老民间技艺,四年前,猴打棒不再局限于社团,而是在学校三年级以上的所有学生中推广,学校还并根据猴打棒的动作和要领编了一套4分钟左右的“棒棒操”,利用大课间组织孩子们活动。
学校每周二、周四都安排相关的课程。作为学校请来的校外辅导老师,55岁的猴打棒省级非遗传承人邱广义每周都要来两次校园,为孩子们做指导。“手上的棒子再低一点”“转身太快了”“步伐别乱,跟着鼓点走”…………邱广义穿梭在孩子们中间,认真做指导。(马卫庆、陶玉锁)
来源:青龙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