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是北京的灵魂;弄堂,是上海的脉搏;两者对于所在城市来说,都是一张至关重要的人文名片。有趣的是那些寻常里的意外,正如上海有唯一一条大胜胡同,遍地胡同的北京也有一条海派弄堂——新市区泰安里。行走其间,石库门、老虎窗,真的如同穿越到了老上海的里弄住宅。
弄堂、胡同究竟有何区别?
很多人以为,北京的胡同与上海的弄堂都是狭窄的长巷,两侧分布着低矮的民居。其实两者看起来相似,实则大有不同。北京的胡同,最早出现于元代,相当于城市的毛细血管;人们可以沿着一条胡同走到另一条胡同。比如从什刹海出发,一路经过帽儿胡同、南锣鼓巷、北锣鼓巷、车辇店胡同穿过安定门大街就能到达国子监雍和宫区域。从某种角度来说,胡同在北京,其实就是公共道路的职能。
而上海的弄堂,则是相对封闭的社区。比如市区的步高里、淮海坊、陕南邨、长乐邨,大陆新村...其实就是一个个居民小区。它们都有几个出入口联通外面的马路,而入口处通常还有门卫看守。相对来说,胡同规整大气,弄堂优雅内敛,就和两座城市的气质类似。
北京为什么会出现弄堂?
位于天桥西侧仁寿路仁民路路口的泰安里,便有着浓厚的海派风格,与北京传统的胡同民居差异极大。早在年,香厂一带的旧街区作为“试点”,参考了当时上海石库门弄堂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力图破旧立新、建设一个西式新街区,时称“香厂新市区”。
当时的北京首次引入西方城市管理理念,可以说那段时间新市区就是CBD。这里有新潮的沥青马路,还拥有电线、电话线、交通信号灯、自来水、暖气等先进设施,不少都是“北京首个”。建成后,新市区的洋楼一家接着一家,熙熙攘攘,一派繁荣。泰安里过去就是这里的高档娱乐场所。
泰安里与上面提到的上海弄堂一样,有一个连接仁寿路的出入口,入口的过街楼便是典型的海派石库门建筑。进入大楼正对着一条狭长的过道,两侧民居的大门都朝着过道而设,整齐划一。这种围合式布局同样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石库门里弄式住宅的主要特征。
北京的弄堂和上海的弄堂又有那些区别?
每个单元有独立天井和走廊,外立面是当时先进的砖混结构(人称洋水泥)。另有法式孟莎屋顶和德式圆窗的设计,门楣上精致细腻的西式砖雕依稀诉说着过往的奢华。但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其建筑样式与上海石库门建筑有细微的差异,比如它仍然保留着石头门框,楼层、围墙的高度也不低。可能石库门建筑在北京缺乏原生性,当时的仿造也停留于外部的基本样式。
上世纪7、80年代,泰安里还很热闹;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屋日渐破旧,住户为了寻求更高的居住质量陆续搬走。泰安里没了人气,也逐渐颓败下来,建筑千疮百孔。它虽然位于闹市,每天行人来来往往,却很少有人驻足留意这处风格迥异的建筑群。
京城延续百年的海派印记
年,泰安里开始腾退修缮,并于去年被列入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修缮中的泰安里已经初见雏形,等待不久之后与游客们见面。
百年前,泰安里的初建是一种可贵的尝试,让我们身处北京就能领略千里之外的海派印记。百年后代表时代变迁的泰安里,它的重建在北京同样是一次难得的尝试。在胡同四合院为主要基调的北京,泰安里代表的海派新风,也诉说着北京这座古城包容多元的另一面。
位置:直接导航“新市区泰安里”
交通:地铁7/8号线珠市口站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