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抒情诗
——汪源马灯闹新春
作者:郑大中
生活离不开节日,节日离不开节日的风俗活动。为什么?因为节俗活动是百姓生活的抒情诗。它表现人们对生活的挚爱,对活在世俗中而感到欢悦,并借助于风俗活动来表达这种欢悦。完全可说,风俗活动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童心,是生活之歌。
过年的风俗活动,更是老百姓生活的抒情诗。
年春节正月初二、初三,铅山县紫溪乡汪源马灯闹新春活动,如歌如诗,如梦如幻,让从四面八方来看灯俗活动的人们体会了乡村浓浓的年味,拾回了心中眷念的乡愁。
汪源村多数村民是清初海西“海禁”,从福建泉州等地迁徙过来的移民。汪源马灯是汪源人传承了多年的年俗活动。
汪源马灯,由毛竹篾编织成马头、马身、马尾,糊上各种颜色鲜艳的纸或丝绸,人居中间系在身上,如骑马。马灯闹新春的队伍由童马灯、癫马灯、凉伞灯、蚌壳灯、各种动植物灯和鼓乐队、串堂班、礼炮手等组成。近年来,又增加了读书郎骑白马、八仙过海、唐僧师徒西行、七仙女下凡等内容。汪源马灯闹新春,全村老幼倾村出动,锣鼓喧天迎五谷丰登,歌舞笙箫祈风调雨顺。这是汪源人一年中的大事。腊月一到,汪源村男女老少一有空就聚社庙活动中心,扎马灯、打串堂,准备闹新春的各项事宜。
来了!来了!汪源的马灯来了!每年正月间,汪源马灯都要在本村和上紫溪街闹新春。晴朗的新春日,夜幕降临,远远地汪源村马灯队伍来了,翘首以待看灯的人顿时欢呼雀跃。
“嘭,嘭——嘭!”几阵火铳的礼炮声响后,汪源马灯就真的来到了。走在最前面的,是四盏大刀灯(各刀灯分别写有国、泰、民、安,分别由四个少男掮着)、四盏荷花灯(荷花灯分别写有风、调、雨、顺,分别由四个少女捧着)和当农历年生肖灯。其次,是一队鼓乐。继而,是童马队,一位老者高擎着大红灯笼领着数十骑一蹦一跳、摇头摆尾、生龙活虎的童马(驭骑者,均为七、八岁至十二、三岁的男女儿童),每两骑童马之间间有一凉伞灯(端凉伞灯的都是成年人,负责照看自己身前两个孩子),童马队伍中还等分间有鼓乐队。每到一处,凉伞灯就分阵站着,领队的老者就带领童马绕着凉伞灯“穿花篱笆”,随着鼓乐的节奏越来越快,童马就越“穿”越快,“穿”成一个由灯火组成而色彩绚丽的“弗”字,赢得观灯者阵阵雷动掌声和喝彩声。后面,是蚌壳灯、癫马灯、花轿灯等各种表演队伍。耍蚌壳,是一村姑演蚌壳精,一后生演白鹤,一后生演渔夫,其过程如‘鹬蚌相争’故事,舞蹈动作没有固定形式,随着鼓乐急缓时弛时速,只有动作,没有唱词,似哑剧。癫马疯跑着,锣鼓一阵比一阵紧,哨声一声比一声急,癫马们跑得一匹比一匹疯癫(两后生一匹癫马,一个吹哨牵马,一个疯舞狂癫跑马)。几位礼炮手,分散间插在队伍之中。浩浩荡荡的马灯队伍所到之处,鞭炮鸣,烟花绽,笙箫悠扬,唢呐高昂,锣鼓喧天,礼炮阵阵,呐喊声声,跑出了“万马奔腾”、“欣欣向荣”的磅礴气势。闹灯人兴致勃勃,观灯人摩肩接踵,火树银花满街舞,鼓乐喧闹到五更。
这样的年俗活动,是生活的抒情诗么?能让你拾回眷念的乡愁么?
出灯
出灯
扎马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