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节日习俗,那可多了,大到各民族,小到县乡,可说异彩纷呈,作为节日习俗,她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悠久的文化积淀和承袭,受到人们遵从。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同的节日习俗,我们参与诸多节日活动,从众多的习俗中畅叙亲情,结交朋友,品尝美味,享受乐趣,使节日过得丰富多彩。如果我们对当地的习俗不了解,在参与节日活动中就无所适从,甚至触犯禁忌或闹出笑话,尴尬难堪。
那么,我的家乡主要有哪些节日习俗呢?与您那里的习俗是否相同呢?我的家乡在川东北部的一个县城,那可是一个多万人口的大县渠县哟!中国汉阙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竹编之乡等头衔就有17个之多,这节日习俗自然不少。
渠县人过年可不止一周哟!从腊月到正月十五可说时间长,最隆重。腊月初八吃腊八饭,人们用粘米、糯米、猪肉,豆类等多种食物煮成稀饭吃,预示年节将至;腊月十六日圆牙,生意人、手艺人、长短工结算账目,或与同伙酒宴,或在老板家“打牙祭”,了却一年之事;腊月二十三日扫扬尘,每家用竹干绑竹枝扫除房梁、墙壁灰尘。现在,盛行春节前大扫除,有“干干净净过春节”之意。
腊月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吃团年饭。一年中最丰盛、最喜庆、家人最齐整的聚餐,多在中午,也有早上或晚上。饭米搭12碗,意为月月有米吃。农家人留心最小的孩子用筷先拈那样菜,预示次年就出产该类作物。午饭后贴春联、门神,挂檐灯。当晚,全家人洗脚,去掉一年之垢,或说易于“闯嘴”。久坐不睡,甚或彻夜不眠,称之为“守岁”或“坐岁。年少晚辈向长辈辞岁,并得“压岁钱”。子时鞭炮齐鸣,燃放礼花,兴致益浓。俗称“出天行”。凌晨大开“财门”,祷拜吉象,迎接新年。
正月初一拜新年。早晨吃汤圆,或叫“抢圆宝”。饭后人们衣帽一新,到祖先坟前点香燃烛,烧钱化纸,鸣放鞭炮,叩拜新年。本家、亲友和邻居相见时打拱作揖,互道恭喜发财。此日,忌讳扫地、动用刀剪与说不吉利的话,有“正月忌头,腊月忌尾”之说。初一至初十,人们注意阴晴雨雾,以晴为吉,次序是“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豆、十棉”。如十日皆晴,视为是人寿年丰之兆。
正月十五日过大年,称上元节,又称元宵节。是夜“送年”,吃元宵汤圆。城乡集镇龙灯、狮子与车灯活跃街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解放前以“罢龙”为热闹之最,近年至深夜尚兴致未已。竹筒花、砖花、铁水花及多种奇异烟花、旋地、腾空,五光十色。
农历三月清明节。祭扫祖坟,郊游踏青,少先队员祭扫烈士墓。坟头插坟签,焚香化纸。作揖叩拜,相沿未已。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船,抢鸭儿,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农家多蒸包子,炸麻花儿,馓子,油果子(或油粑),喝雄黄酒。雄黄抹小孩脸、耳避虫害,黄烟熏屋驱蚊虫,菖蒲、艾叶挂门前。俗云“端阳五月五,天师骑艾虎。手持菖蒲剑,斩邪入地府。”传说当天所有禾苗是药,人们采“百草”熬水沐浴。
农历七月十四日月半节,即中元节。解放前,在当天备酒祭亡人,将酒供于桌上,请祖先亡人入席,约一刻钟左右,再将酒席撤下。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打糍粑,供月饼、水果、喝呷酒,聚众赏月,传颂“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开天门”、“十八罗汉下凡”和驱鞑虏的故事。文人吟诗作赋。在外经商、做工者多回乡与家人团圆。身在异乡者,也缅怀故里。近年男女青年结群歌舞,老年朋友也未闲着,广场舞方兴未艾,城乡皆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