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小编给大家介绍了几个北京“旧貌换新颜”的地方,今儿个这几处是咱影友们从京城各个角落拍来的,您还别说,真是挺涨知识呢!
漪澜堂
北海的漪澜堂景区世建于清乾隆年间,作为帝后们休憩娱乐的场所,它当之无愧是园内的精品。
漪澜堂大门,吕平·摄然而新中国成立不久,漪澜堂因各种原因改为了经营性的仿膳饭庄。这之后的几十年,随着北海公园建园年的契机,仿膳饭庄被整体迁出,曾经的古建原貌重又恢复。目前,修整好的漪澜堂正展示着这群经典的园林景观。
吕平·摄这处曾淡出我们视线近一甲子的建筑群,终于又融入到琼岛湖影之中。白塔巍巍、琼岛春阴、湖光倒影、漪澜风情,看江天、念金山,景致再现,盛世重开。
西顶庙
西顶庙,又叫西顶碧霞元君庙。西顶在今天的世纪金源购物中心一带,称为蓝靛厂。
李强·摄蓝靛厂可以算是海淀区的腹地,它北邻颐和园,东临昆玉河(旧称长河),西面是巍峨的西山群峰,这地方可是块儿风水宝地,慈禧太后当年从万寿寺乘船去颐和园消夏都要经过这里。
李强·摄西顶庙的旧址是明正德朝创建的嘉祥观,它几经修缮,起先在万历十年重建,并更名护国洪慈宫。天启朝时再修,敕赐洪慈宫碑。到了清康熙年间,再经修缮后的它又改作了广仁宫。尽管多次修缮,但西顶山的山门、前殿、后殿和藏经楼始终保存完好。可以说除了东侧配殿是重建的之外,其它殿宇都是“老古董”呢。
都城隍庙寝祠
过去人们认为“城”和“隍”是城市的保护神,于是便将祭祀城隍的庙宇叫作城隍庙。
然而提起城隍庙,它和北京的关系总有种疏离感。大部分北京的城隍庙如今也都见不到了。但如果您真的很想见见,倒也不是没机会。比如这座位于金融街高楼大厦之间的都城隍庙寝祠(因为地处都城才称作都城隍庙)或许能满足您的期许。
李强·摄它始建于元代,当时叫佑圣王灵应庙。明永乐年间重修,改名大威灵祠。清同治十年又重新修复了后殿和仪门。整座庙坐北朝南,原建筑群共三进院落,规模宏大,且主要建筑,譬如钟鼓楼、大威灵祠和寝祠全部建于中轴线上。
明清时期都城隍庙极负盛名,尤其是每年举办庙会的时候,那场面大的呦,“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然而这一切早已沉寂多年了,如今庙里仅存的寝祠,像是在默默回忆着昔年。
正阳桥疏渠记碑
每次您走过东城区红庙街时,有留意到这座正阳桥疏渠记碑吗?咱细心的影友不仅看到了,还把它拍了下来。
杨建国·摄咱们先来看看这座碑的形态,它建于清乾隆56年,碑体为方柱形,高约8米,顶部有四角攒尖式的碑盖,四脊上雕的龙,昂首曲身,似欲腾飞。碑底是束腰的须弥座,嵌有莲瓣、云、龙、菩提叶等纹饰。碑身四面依稀可见有汉满文字的结合,正面题有“正阳桥疏渠记”字样。
杨建国·摄如今正阳桥疏渠记碑的碑体本身并没有太多变化,但周围的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它被包围在居民住宅的最里面,现如今已将其周围进行了清理和腾空,碑的一面已经临街,且有专人管理。
护国双关帝庙
这里够老,建于元代或更早。也够新,今年刚修完正殿。它是哪儿呢?
位于西四的“护国双关帝庙”,它的故事您知道多少?它为何叫双关帝庙呢?网上有两种说法。但从住在这里的老人口中,咱影友了解到了第三种说法:所谓“双”,指的正是关羽和他的儿子。所以说庙里的这两座雕像主,或许有着新身份。
袁守义·摄话说关羽出征的时候,很喜欢带两个人,一个是周仓,一个是关平。可见关羽对关平的喜爱。关平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基本上有关帝庙的地方,都立有关平的塑像。父子俩一同被千百年来的百姓们膜拜着,也算是名流千古了
德寿寺
德寿寺,又称“黑地庙”,建于清康熙25年,为硬山式砖瓦建筑。
在其大殿正中,供奉着骑骡子的女天神像,婀娜多姿的天女被五层纱幛遮盖着,很有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感。而要说寺内最壮观的,非中殿莫属。就说那十八根明柱吧,精巧细美,浑厚古朴。
齐景元·摄这几年来德寿寺从最初两座败落的碑亭,新建成了如今的模样。看样子应该是竣工了,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落成开放。等到开放那天,小编邀您一起去看呦~
紫竹院行宫
紫竹院公园一直是吸引大批影友前去拍照的好地方,这不嘛,今儿被咱影友发觉到的这处行宫,过去曾是乾隆皇帝同皇太后去万寿寺和苏州街的驻跸之所。
曹冰·摄行宫始建于明代,原为明代万寿寺的下院,曾有紫竹院碑记载:古刹紫竹院者,万寿寺之下院也。
当年乾隆皇帝为了孝敬其母钮钴禄氏,在庙内供奉了观音大士像一尊,并仿江南苏州城外的水乡修建了芦花渡,同时又将原广源闸河港南山坡上的明代庙宇修葺一新,并赐名紫竹禅院,另在禅院西侧修建起一座行宫,作为陪同母后去万寿寺和游逛苏州街的驻跸之所。如此说来,这座行宫也算是包裹着浓浓亲情了。
看来咱北京这些年变化的地方真不少,只是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您说呢?
图片:北晚新视觉影友
作者:袁媛
编辑:TF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