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节奏,慢一点,不要抢……”三八节刚过,小站营村一户人家院里,锣鼓声再次响起,一位中年女子正指挥着清一色的女子锣鼓队,她就是这支女子锣鼓队的队长——牛改仙。在她的带动下,周边村子里热爱文艺的妇女都加入了女子锣鼓队,既愉悦了身心,又补贴了家用,更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凝聚了乡村振兴的“精气神”。
今年56岁的牛改仙是山西省锣鼓协会副秘书长,兼任小站营村文艺队队长,同时也是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原锣鼓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原锣鼓起源于晋源,距今有千年历史。作为太原锣鼓的代表,晋源锣鼓的最大特色在于相互对抗。这种对抗似两军对垒,遇强则强,双方互不相让,一曲接一曲,一阵急一阵,相咬相斗,决不歇手。气势磅礴、威武雄壮,节奏欢快热烈,呈现出粗犷、豪放、剽悍的精神底色。
从小就热爱文艺的牛改仙,在听过古老热烈的晋源锣鼓后,绕梁三日,念念不忘,专心拜师请省锣鼓协会专家指教后终学成一级教练。
从年女子锣鼓队成立时的7人到年发展到30余人。在首届“晋之源”文化旅游推介周上,牛改仙受命承揽组建了千人女子锣鼓队为旅游推介周做开场表演,一炮而红。一时间赞誉声无数,“人们都说没想到女人也能把锣鼓敲得出神入化,无拘无束”,牛改仙笑着回忆道。现如今,队里共有80余人,平均年龄47岁左右,年轻爱好者占比30%。
这些年来,女子锣鼓队表演达几千场次,也获得了近30项荣誉,走向省、市各项活动的大舞台,甚至走出了国门。年,在省锣鼓协会的组织下,牛改仙带着20名队员赴埃及参加了共有26个国家参演的国际第六届锣鼓文化艺术节。她们现场表演了四五首地道的太原锣鼓,技惊全场。台下反响强烈,掌声、口哨声、叫好声不绝于耳,埃及人民的热情让牛改仙印象深刻。那一次,她获得了最高荣誉奖。年,晋之源水鼓艺术团作为当时太原首家水鼓艺术团,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太原锣鼓优秀鼓乐团。年,晋鼓韵鼓乐团凭借狂喜奔放的社家鼓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大同活动月暨山西省锣鼓大赛活动中获得组织奖,她也因此被评为太原锣鼓艺术家……
社会各界的肯定和群众的喜爱,也让牛改仙越发热爱和钻研锣鼓技艺和文化传承,先后自编自创8个曲目,包括展现女性独有魅力的《木兰赋》,取材自古晋阳文化的《唐王出征》,以及传统民俗曲目《狗相咬》《十二生肖闹春》等。
从灶台走上舞台,她带领妇女们在强身健体学技艺的同时,还能有一、二千元的演出费,更告诉大家,农村妇女不是只会做饭看孩子,她们也可以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和独特魅力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与此同时,王郭村的王改香作为昔日的文艺骨干分子,在退休后也组建起一支文艺队,开始只是为了健康练体操,后来开始打锣鼓,再后来加入了唱歌、跳舞等文艺内容。现在文艺队共有余人,这支文艺队上过年的太原台春晚,也捧回过全市歌咏比赛的银奖,年还在北京获得了全国广场舞大赛的优秀奖。表演获得的报酬添置了锣鼓器材,购买了演出服装。强身健体、开心幸福就是文艺生活给她们带来的最大福利。
姚村镇的杨秋香更是将文艺爱好转化成了事业营生,从年就成立了山西省首支女子锣鼓队,曾去深圳、北京参加过博览会开幕式,也参加过河北、山西的省运会开幕式,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全队共有余人。看到了市场需求,杨秋香和丈夫一合计于年双双辞掉了工作,以锣鼓队为基础开办了婚庆公司,不仅供两个儿子读大学、工作、买房,更为村里妇女带来了不少工作机会。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晋源区余名妇女、30支锣鼓队常年活跃在城市乡村田间地头。锣鼓敲起来,秧歌扭起来,媳妇婆姨们心情乐起来,收入好起来,展示出新时代农村妇女的新风貌,焕发出乡风文明新气象,汇聚巾帼力量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往期推荐晋源区召开山西中药材交易中心项目推进会
晋源区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李永强与正威国际集团副主席兼投资总裁陈鹤平一行举行工作会谈
文:杨润德韩雪冰摄制、摄影:赵俊编辑:张明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