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丝弦锣鼓”这一民间艺术,所以在宁海也有自己的一套演奏形式。宁海民间丝弦锣鼓队又名“丝弦会”,其演奏形式有丝弦锣鼓、吹打乐和清锣鼓等。丝弦锣鼓是丝竹乐与吹打乐的一种有机结合。乐器以拉弦、弹拨为主,吹奏以笛子为主。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方魅力,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旋律悠扬优美,气势强劲,令人兴奋,被称为“民间交响乐”
丝弦锣鼓主要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取水和保稻行会时应用并流传下来。在乡间取水和保稻行会活动时,丝弦一路吹奏,锣鼓喧闹,丝弦齐鸣,增添了热闹的气氛。
以前,宁海乡间大点的村庄里一般都有“丝弦会”。演奏乐队有固定班与凑拢班两大类。其中,比较有名的固定班主要有宁海桥头胡的丝弦会、西店的丝弦会、胡陈的同乐社以及县城的斗会班等。这些比较固定的吹奏乐班常年演奏的音乐曲牌主要有“纱窗会”(羽调)、“苏州谱”、“扬州谱”、“梅倚栏杆”、“十翻”、“九连环”、“红线袄”、“紫竹调”、“女看相”等,同时演奏中一般还要加入宁海城乡颇为流行的名曲“梅花三弄”。凑拢班则多为民间分散乐人在红白喜事时上场吹奏的乐班。如今,宁海乡间常见丝弦锣鼓表演,以凑拢班居多。
宁海的“丝弦会”演奏丝弦锣鼓有所谓“单套”与“双套”之分。单套36人,双套72人。演奏一般约需要45分钟时间。它既有打击乐的粗犷奔放,又有弦乐的优美细腻。因此,丝弦锣鼓以前在农村的表演相当壮观。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电视、卡拉OK等现代音响设备的出现,丝弦锣鼓队的表演开始逐渐减少,民间一般红事(即喜事)就不再请丝弦锣鼓班子来表演,而只在丧事时请一下。
近年来,丝弦锣鼓的传承寥寥无几,随着老一辈演奏者的年龄增长,能完整演奏丝弦锣鼓的队伍不断减少,且演奏水平也很难提高,大有逐渐衰落之势,其传承已处于濒危状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