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藏乡江南”美誉的“泉城”舟曲,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是“东山”。久负盛名的“东山元宵转灯会”就流传于东山乡一带,承载着血浓于水的“东山精神”,堪称中华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
元宵灯会是舟曲县东山乡群众最重大的节日,比过大年还要隆重,有“小年大十五”的说法。每逢灯会,东山乡家家户户春节前就开始制作花灯。小伙子们各展才艺,精心制作独具匠心的灯架。大姑娘、小媳妇们穷尽妙思,剪纸、做花、绘画,将灯笼裱糊、妆扮的五彩缤纷。家中学识最高的人则在花灯上写诗题字,祝福来年万事如意,人寿年丰。
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傍晚,各家成年男子带自家的花灯到村里的神庙集合,灯会统一发放蜡烛,安排灯会位置及任务。夜幕降临时,灯会会长、副会长向神灵祈福。“说话先生”诉说灯会缘由,祈求神灵保佑。祈祷结束三声炮响,鼓乐齐鸣,灯队出庙,灯会会长、副会长提大灯笼扛龙旗先行,依次称为头灯、二灯、三灯、四灯,据说每盏灯代表一位神灵。为首几盏灯都是直径约两尺的“八卦灯”,上面写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吉祥祝语。
二三十名青壮年敲锣打鼓吹唢呐舞铙钹紧随其后,身背“宫灯”“轿子灯”,灯上贴“三娘教子”“四郎探母”“王祥卧冰”“鹊桥相会”等民间故事的剪纸,写着诗词书法,画着花鸟鱼虫。灯的每个角都有精美的装饰,灯顶插五彩斑斓的绢花、纸花。随后跟着各式各样的花灯,有莲花灯、孔雀灯、生肖灯、石榴灯、鱼灯、桶形灯、球形灯数十种,造型自由、装饰华丽,惟妙惟肖、精巧绝伦。孩子和来宾跟着看热闹。各村家家户户还在廊檐和大门上挂花灯,房院屋顶挂彩灯。各村在村头、寺庙和各个街口搭“迎门”,插“龙旗”迎灯。
每次转灯,每家派出年轻精干的男丁,带着花灯自始至终参与本村的灯会,数百个五颜六色的花灯沿着羊肠小道形成长龙阵,鼓乐而行,游村转庙“散福祈祥”,可谓“众神云集、精英荟萃”。山路何止十八弯,沟沟坎坎紧相连;盏盏明灯照亮千里路,杆杆龙旗汇聚四方人。遇到危险路段,大家互扶相帮,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让队形混乱,不让花灯熄灭。每个村转灯都有约定俗成的议程和路线。
正月十四晚上各村灯队到邻近村转灯祈福,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到较远的友好村转灯联谊,十六晚上在本村游街串巷,并在场院表演。有的村甚至到山下的大川镇转灯,摸着山路往返50多里。遇到寺庙,灯会会长们进寺祈福,东道主用大碗黄酒回敬来客,一般每人敬三大碗。随后灯队在庙前的平地里转灯踩字。四个“挡灯人”站成边上20至40米的正方形,“头灯”带领花灯队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地上,按锣鼓的节奏和踩字口诀进行踩字。
所有转灯人必须步调一致、步长相等,每个人都要按前灯的步伐依次进行或转弯,不能出错。灯队跟着“头灯”不断变化队形,花灯如潮,斗换星移,瑰丽壮观,美轮美奂。约十多分钟,所有转灯人依次完成踩字过程,继续前行,大家共同的足迹就神奇的在地上踩出一个大小至平方米的大字,各村乡亲们白天都来品评。灯队每经过一个神庙和村都要“转灯踩字”,每个地方踩的字不一样,每个字的进行口诀也不同。
灯队到来时,接灯人燃放烟花爆竹,端着自家酿造的美酒请转灯人和来客品尝,宾主互致问候、互道祝福,相约聚会。有的村还“绕火把”接灯,与转灯人对答吉祥祝词。灯队在每个村都要做“香花”,“拜四门”,小伙子们精神抖擞,各显身手,拿出看家本领敲铙、打鼓、吹唢呐、转花灯,现场气氛热烈,器乐震耳欲聋,令人震撼。“东山”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扮的漂漂亮亮,扶老携幼赏灯、品诗、看字画、听器乐。
相传,东山人的祖籍在山西,因为发生了一次百年罕见的蝗灾,数以万计的人“走西口”谋生。他们一路西行,所到之处都发生蝗灾,一片赤土,生灵涂炭。他们心如火焚,祈求“三大古佛”、诸位神灵及历朝历代安国护民的忠臣良将早显神威,消除蝗灾,并许下了“三年路灯万年香火”的“天工道场”宏愿,也许是他们的诚心善举感动了神灵,肆虐的蝗灾终于消退,劫后余生的灾民们欣喜若狂。
“东山转灯”这一奇特的民俗活动,具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和较高的观赏价值,值得我们身临其境去感受、去品味。舟曲县文化馆多年来采集、整理了大量“东山转灯”的音像、文字资料和实物,并大力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确定了传承人,已经将“东山转灯”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非遗传承人展播
剪纸传承人系列之郑霞
郑霞,被誉为“陇原巧手”,现任凉州区四通商贸公司总经理,以创作人物花鸟、飞禽走兽、龙凤鸳鸯等见长。艺术作品在省、市、区大赛中多次获奖。
几十年来,她专注于剪纸事业,勤耕不辍。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忘带领城乡贫困妇女学习剪纸技艺,助力脱贫攻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