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优势 >> 正文 >> 正文

全国到底有多少条南锣鼓巷

来源:锣鼓 时间:2022/9/19

北京南锣鼓巷,上海田子坊,杭州河坊街,苏州平江路,厦门曾厝垵,成都宽窄巷子,长沙太平街,武汉户部巷,南京夫子庙……

这些代表着“老北京”、“老上海”……的老街,如果你去过其中一条、两条,就会发现这些全国统一的打卡景点,都可以叫“南锣鼓巷”,因为它们大都一个样。

这些原本蕴含着深厚的城市历史文化的老街,后来为什么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景点?难道这就是它们唯一的归宿吗?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历史街区之一,有七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然保留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以巷子为中轴,两侧分出诸多特色胡同。

北京有句老话:“东城贵,西城富,穷宣武,破崇文。”南锣鼓巷自古都是达官贵人府邸、宅院的聚集地,现仍保留着众多名人故居如齐白石故居,茅盾故居等。

年,南锣鼓巷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北京市东城区投入大量资金,对其进行多次整修和环境综合整治。

年后,南锣鼓巷的南端,围绕中央戏剧学院附近,率先出现了一些在院落中经营的小酒吧、咖啡馆。此后,便有更多人盯上了这里,很多临街的民居被租用改成了商铺,老住户从这里搬出成了房东。

年开始,东城区政府更是斥资三亿,对南锣鼓巷进行修缮,还铺设了一条仿古石砖路。

在改造和商业的双重加持下,南锣鼓巷很快就成为了北京一个新的旅游地标,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涌进这条小巷全长不到米的小巷,黑压压的人群在里面缓慢地挪动,满眼充斥的都是早已被符号化的廉价旅游纪念品。

年4月25日,由于不堪景区客流量超载,南锣鼓巷甚至主动取消了3A景区称号。慕名而来的游客是为了体验老北京文化,但眼前的所有景象已经和老北京文化没有关系,几乎所有名宅大院,也被各式各样的新式的连锁奶茶店和小吃店和打着怀旧旗号的纪念品店所包围。

这里的租金年年在上涨,胡同中的人不在了,宅院也不见了,京腔京韵更是听不到了,这条百年来幽静的老巷,彻底变成了人声鼎沸的商业街。

复制式生长的老街

这样的“南锣鼓巷”在全国不止一条。

太平街,自战国时期长沙有城池开始,就是古城的核心地带,商业发达,商贾云集,商脉悠久,老字号店铺比比皆是,是长沙城内最繁华的所在,历经多年没有改变。

年,“文夕大火”摧毁了长沙城90%以上的房屋,太平街也几乎沦为废墟,后又逐渐发展为民居聚集地。年长沙市政府决定对太平街历史街区进行改造,将街内建筑统一改为民国的民居风貌,力求打造一条商业文化步行街。

太平街成为网红景点,是随着长沙“网红城市”的标签声名鹊起的,每到节假日,太平街上的游客把街道堵得拥挤不堪,几乎每个人都要来买一份长沙臭豆腐、长沙大香肠、糖油粑粑和茶颜悦色,发了朋友圈,就算是打卡过了。但只有那些从不来这里凑热闹的长沙人,才知道正宗的“老长沙味”已经永远留在了记忆里。

旅游攻略里的“来北京必去”,“来长沙必去”,都是本地人从来不去,外地人去了一次不想再去的地方。其实,它们并没有什么两样,在南锣鼓巷能买到长沙臭豆腐,在太平街也能买到老北京布鞋。

最终,原有的生活韵味,随着原住民的迁走消失殆尽。

我们在南锣鼓巷再也感受不到大杂院中老北京人宁静的生活氛围,看不到在树下乘凉下象棋的老人,在胡同里嬉闹的小孩,热情打招呼的邻里,时不时从房顶上飞过的鸽子,一阵阵鸽哨飘荡在胡同里,在宁静中有热闹的温情。

太平街的老街坊也分散四处,商家叫卖的嘈杂掩盖了历史遗迹中微弱哀叹,每天蜂拥而至的游客中不知有几个是为了贾谊故居、长怀井、辛亥革命共进会旧址而来?

成都的宽窄巷子,户原住居民,最终回迁的只有户。没有了老茶馆,随处摆放着竹子桌椅,两三块钱就能喝上一杯茶,摆上一天的龙门阵;没有了人头攒动小吃店,敲打吆喝的手艺人作坊店铺,整个街坊变成由奢华会馆、高档餐厅、名贵商店等高消费场所组成。

真正能代表一座城市的文化,唤起文化认同感的,是那些纯粹的市井生活。“一刀切”的改造更新和商业化的过度开发,都会让这些保留城市记忆的丰富内容,最终只剩下符号化的表皮。

另一种方式,留住老街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巨大的系统,自存在以来便持续地生长发展,街道是城市保持活力的血脉,也是积淀着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一条保持着几百年、上千年活力的街道,必定包含着复杂和多层次的商业活动,也容纳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同的地域的人们,围绕着“一日三餐”的生活,而产生多样的城市文化。

因此,对历史街区的更新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建筑风貌的保护和商业收益的考虑,更应该聚焦动态的文化传承模式,重视承载于历史街区中的市井文化的复苏和传承。

台北的迪化街,是一个典型的历史街区更新案例。

迪化街是台北最完整也最具意义的老街,街上的建筑有闽南、洋楼、现代主义、巴洛克式的特色,初建于年代,19世纪末以来,一直是台北重要的南北货、茶叶、中药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代表着台湾地区百年的历史文脉及产业缩影,是当地历史记忆及文化归属所在地。

在迪化街的更新过程中,最大化地维持原有历史街区形貌,保留原先7.8米街宽、建筑骑楼步行道所形成的街道空间形态。依然采取“前商后居”的建筑布局模式,大量历史建筑避免拆除,目前仍保留了上百栋历史建筑。

迪化街,目前仍保留中药业、南北货业、布药业、茶叶业等旧有产业。为形成地方文化产业化,提升街区内的老字号认同观念,南北货业每年例行举办“年货大街活动”,既塑造了台北“城市历史厨房”形象,又有效整合了当地商家;同时,迪化街陆续引入了创意工作者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