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优势 >> 正文 >> 正文

116志愿服务创新非遗传承方式梁

来源:锣鼓 时间:2022/11/20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http://pf.39.net/bdfyy/bdfal/161211/5112772.html

本报崔曜

近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通报表彰了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先进典型。梁平癞子锣鼓传承“1+1+6”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四个”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癞子锣鼓传承人、全国优秀文化志愿者贺志灿得知消息后非常兴奋,“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梁平癞子锣鼓终于后继有人了!”

如何让癞子锣鼓这门民间艺术代代相传,这个问题曾长期困扰着贺志灿。癞子锣鼓是梁平区境内流传的一种汉族民间器乐,有“众人朝山,锣鼓喧天”之说,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艺术的冲击,癞子锣鼓的传承方式面临严重挑战。

“很多年轻人既不想看也不想学癞子锣鼓,要传承和发展这门艺术必须要创新。”贺志灿分析,传统曲目太严肃,不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传统打法太呆板,不符合年轻人审美。

年,贺志灿召集爱好者成立了梁平癞子锣鼓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对癞子锣鼓的表演形式做了不少创新。例如,改变传统的敲击方式,在敲打过程中变换姿势,增添些活泼生动的舞蹈动作。志愿者们还新编了“喜盈门”“龙凤呈祥”等20多个充满喜庆、寓意祥和的新曲目。创新后的癞子锣鼓令人耳目一新,群众看得懂,也有兴趣学。

目前,志愿服务队启动了编1本曲谱、编1本教材和建6个基地的“1+1+6”志愿服务项目。为了传承癞子锣鼓传统曲目,志愿者们一边走访还在世的老艺人,一边记录整理锣鼓曲谱。目前,志愿服务队已收集了80首曲目,编印了《梁平癞子锣鼓曲谱》。志愿服务队还举办了多场当地民间艺人、中小学声乐教师参与的研讨会,编写了适应群众学习练习的《梁平癞子锣鼓教材》。

志愿服务队深入到当地社区、乡村进行表演,并挑选梁山街道南华社区、梁平消防大队驻地等6个有群众基础的地点建设传承基地。志愿者们定期到基地授课,周围群众可以免费学习,基地平均每年可培养60名传承人。

作者/来源:重庆日报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