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人的“惹社火”又叫“牛社火”,在这里的“惹”和“牛”都是酝酿的意思。在陕西合阳,人们习惯了把村子里那些热心、爱好民间艺术活动的人们称之为“好家子、热好家”,这些人大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计报酬、不怕挫折,爱好,喜欢红火热闹,没有他们在群众中的煽风点火、宣传鼓动,村子里的社火还真的热闹不起来。
合阳太枣女子锣鼓队筹备社火
每年的正月初五一过,热好家们就开始走东家,串西家地开始“活动”了,等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了,便马上请“社火头”出山。在有的村子里把社火头叫“鸡毛(mu,二声)”,实际意思是“计谋”的谐音。这些社火头可都不是利利索索就走马上任的,他们总要拿捏一番,尽管心里早就痒痒的,也有的就是在上次的活动中闹出点不愉快,伤了心,这次是铁定不管事了。
合阳扭秧歌但是,鸟无头不飞,热好家们总不能叫起火飞到房檐上,就此了事。他们守到社火头家里,采取车轮战,一波接一波地上阵,好说,歹说,有挖苦,有臭骂,反正正月里地里没有活,有的是时间;过年吃的肉片子白馍,有的是精力。搅和的你饭吃不成,客待不成。在黄河畔上的东雷村,热好家们把锣鼓抬到社火头的院子里冷敲,吵得你连话也说不成。
请主事人
你若要是关住大门不让进去,那些热好家们或在门外靠一块厚木板,或摞上几个碌碡,连吃水也成问题,老婆娃娃直报怨,只好答应出山。这叫“以战逼和”。社火头走马上任,人人都听他指挥。分配做杆的、抬杆的、借东西收钱的、撰写对联的,各负其责。大伙一个个乐颠颠的,今年这社火又闹成了。
也有的村里,主事人不大同意,热好家们就抬一根椽,叫“独杆桥”,上面骑着一个头戴凉壳子、身上反穿皮袄的毛官,叫“抬毛老爷”。锣鼓队在前面开路,巷道里齐齐转一圈,这就等于向人们宣布,今年又要闹社火,造成既成事实。如果主事的人再坚持己见,村民就会怪怨他“放空炮”。主事人骑虎难下,只好点头同意。
为何要大绳
在出社火的地方,诸如祠堂、村委会、学校等处,大梁上都吊着一根勒麦车的大绳子,这是闹社火的纪律的象征。如果有哪个小伙子胆敢不服从分配,或者怠工误事,那些维持纪律的走上前,不由分说的,嗵地一声放倒,拉上便走,吊到大梁上,来个“凤凰单闪翅”,不由你杀猪般的叫唤求饶。其实,大绳吊在那里未必派上一次用场,而老年人却要用某年某人的例子来警告小青年们:“闹社火是全村的事情,千万别犯了众怒。”
活动经费
闹社火所需经费绝大部分是由群众捐资,捐多捐少悉听尊便。一班人抬着锣鼓挨门排户地敲,到某家门前,主人要将钱交与收款人,便算完事了。每天用大红纸在稠人广众处公布数目,无形中起一种对比、促进作用,有的人还第二、第三次捐款,要当个“头名状元”。那些有副业收入的或者开个商店的,自然要多捐一些。出社火需要谁家的东西,一律无条件取出,不讲价钱。为嫁女儿织就的毛巾,为娶儿媳妇准备的新单子,以至于珍贵的花瓶、自鸣钟、玻璃镜,均毫不吝惜的拿出来,为的是自己村里的社火与众不同,脸上有光彩。
有的人一见借东西的人来,就把箱子上的钥匙取出来交给来人,说一声“要啥拿啥”,非常大方。正因为共同的目的把大伙儿扭在一起了,所以凡是能出社火的村里人心都比较齐,村风也比较好,方圆出名。
社火尾子一般都是比较滑稽的打扮,诙谐的内容。要在众人面前出怪相,说俏皮话,那是需要勇气的,同时潮水般的观众推来搡去,精力的消耗也相当大,非身强力壮者不可。但在有些村庄,如黑池镇马家庄的南吴仁村,人们却争当社火尾子,因为据说当了社火尾子的人,第二年能生小子娃,而且还会举出村中的实例,不由你不信。
况且社火多年才摆一次,机会确属难得,所以便需提前走“社火头儿”的后门,并且以多捐款为条件,取得社火头儿的允诺。社火头儿乐得理个人情,各方都要照顾到,统筹安排,众人皆大欢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