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优势 >> 正文 >> 正文

宋真宗为何会恩准二十七岁的状元郎,成为跨

来源:锣鼓 时间:2023/1/17

公元年,也就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三月末的一天早上,宋朝都城东京汴梁(现在的河南开封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在皇宫的东华门外,花红柳绿,莺飞燕舞。路早已黄沙铺地,净水泼街。沿街两旁人山人海,人声鼎沸,连平时足不出户的女孩子也都走出家门,站在路旁翘首以待。而一些达官贵人和他们的女眷早已占据有利位置,品茶交谈,眼睛却时不时地飘向东华门。

宋真宗赵恒

人们早就得到消息,前天,皇上宋真宗钦点了新科状元,皇上非常宠爱,特意下旨,恩准新科状元披红挂彩、跨马游街。开天辟地头一遭啊,听说状元郎不但才气出众,而且还非常英俊,所以,大家都在沿街等待,一睹状元郎的风采,沾沾状元郎的喜气。

在人们的急切期盼中,伴随着锣鼓的敲响,东华门终于打开了,一队皇家人马走了出来。人们顿时沸腾了,“出来了,快看啊!”

只见这队人马最前面的皇家金吾卫士高举“肃静”、“回避”的牌子开道,后面紧跟着七匹骏马,第一匹马上端坐一人。他年纪轻轻,头戴金花乌纱帽,身着御赐的红色状元袍,胸前挂上大红花;他身材高大魁梧,面容俊美,英气勃勃,挥手之间,自有一股端庄稳重的气度。后面的金吾卫士有的手举大红色的状元灯、有的肩扛着写有状元名字的红黄色旗帜,这队人马前呼后拥,旗鼓开路,沿街而行,气派非凡。

人们是议论纷纷,有的夸状元:“咱们的状元真气派!”还有的赞皇上:“皇上的眼光就是高明啊!”读书羡慕不已:“什么时候咱也能这样啊!”女孩子则面红耳赤犯了花痴:“他好帅哦!”达官贵人们忙着为自己的千金打听:“他结婚了吗?”

中国古代状元轿

他是谁?为什么会被宋真宗恩准,成为史无前例的状元跨马游街第一人呢?

先让我们从古代选拔人才的科举考试说起吧:

科举考试源自隋文帝杨坚,他打破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人才选拔禁锢,设立了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人才选拔形式,吸引了大批出身中下层的寒门学子,拓展了人才选拔的范围,形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良好读书、学习氛围。

隋朝短命,科举考试仅仅开了个头。唐代继续沿用了科举考试,做了进一步的规范。科举考试最初由尚书省吏部负责,唐玄宗开元年间,改由礼部负责,此后历朝相沿不变。同时规定各地乡供举人的“发解试”都在当年的秋季举行,也叫“秋试”、“秋闱”,明年的春季,在京都长安的尚书省举行“省试”,也叫“春闱”,选拔出来的就是状元、进士。

中国古代状元服

中榜之后,朝廷会对新科的状元、进士们进行大肆的宣传、表扬,举办各种名目繁多的庆祝活动,例如闻喜宴、樱桃宴、曲江宴、月灯阁打球宴以及当时的热门运动“打马球”等。

唐代的状元、进士及第,时人称之为“登龙门”,一旦“登龙门”那自然是志得意满,喜不自胜,“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描写的就是这种情况。

宋朝对科举考试进行了重大的改变,使之成为古代科举考试的巅峰。

宋朝对科举制度进行的最重要的改革,就是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

弥封就是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等记录封贴起来,这叫做“糊名”。

弥封之后,考官仍有可能认识关系人的笔迹。为此,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年)特意设置誊录院,殿试的卷子一律派专人抄录,然后送考官审阅评定,这些措施有效地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

宋代的科举考试还规定了进士的等级,把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中国古代状元帽

开宝六年(年)宋太祖赵匡胤因主考官李昉营私舞弊而特意下诏,最后一关的殿试,必须由天子亲临审定,这个规定以后变成了常制。

宋朝的皇帝重文抑武,喜爱读书,多有文采。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是马上皇帝,征战了一辈子,稍逊风骚,却也作出了《咏初日》这样一首质朴豪放、气魄宏大的诗: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宋太祖赵匡胤

第二任皇帝宋太宗赵光义政务繁忙,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留下了“开卷有益”的佳话。(这个典故,以后我的文章典故探究系列会详细写到。)

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赵恒更是思贤若渴,为鼓励莘莘学子,特意做了《励学篇》,广为流传: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大中祥符八年(公元年)三月,科举考试的省试(春闱)如期开考。宋真宗赵恒十分重视,思贤心切,亲自命题《置器赋》。

这次省试十分公正,为防止认笔迹、作暗记、标符号等作弊行为,宋真宗赵恒特意设置誊录院,由书写工整的专人,抄录殿试的卷子,然后再送考官审阅评定。

集英殿内,宋真宗赵恒端坐龙椅,亲阅优秀答卷。一连看了多篇,宋真宗默默不语。主考官寇准心里凉凉的,老大不说话,那就是没看到满意之作啊!

突然,宋真宗拍案连连说道:“好啊,好啊,好文章!”

寇准惊得哆嗦了一下,喘了一口大气,放下心来。

宋真宗兴奋地说道:“寇爱卿,你听听,安天下于覆盂,其功可大。这样的文章你写得出来吗?”

也不等寇准回答,宋真宗赞叹道:“宰相器啊,宰相器!”

宋真宗作为皇帝,在取人、用人上的地位、眼界、角度自然与众不同,可以说明察秋毫,见微知著。这张考卷的这一句话就深深地打动了宋真宗,似乎让宋真宗预见到了这个考生的未来。

蔡齐像

最后要定前三甲了,宋真宗传诏觐见,据《宋史》记载:“召其高第三、四人,并列于庭,更察其行神磊落者”,见蔡齐“仪状俊伟,举止端重”,当得知蔡齐就是写“安天下于覆盂,其功可大”的作者时,极为高兴,随即亲点蔡齐为状元第一,扭头对寇准笑着说:“得人矣。”

蔡齐谢恩时,宋真宗见蔡齐“进退有度”,越发高兴,想了一会儿,下诏“金吾给七驺,传呼以宠之。”状元给驺,自齐始也。

这就是文章前面所描绘的新科状元蔡齐跨马游街由来。

唐朝产生状元人,没有享受跨马游街的荣耀,五代十国产生状元24人,没有享受跨马游街的荣耀,宋朝产生状元人,在蔡齐之前的33人,都没有享受跨马游街的荣耀。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宋真宗偏偏给蔡齐这个前无古人的荣耀呢?

笔者分析一下,原因有三:

一、是蔡齐确实具备享受这个荣耀的资格。这次考试是有史以来最严格、公正的,蔡齐从包括大名鼎鼎的范仲淹在内的名进士中脱颖而出,文采是名副其实。蔡齐还是美男子,史载蔡齐“姿表秀异”、“仪状俊伟,举止端重”、“进退有度”,这样的人去跨马游街不会给大宋王朝丢份。若非如此,恐怕宋真宗是不会允许的。

二、是宋真宗赵恒借以炫耀自己。通过让蔡齐跨马游街,让臣民们知道,我赵恒选拨人才的眼光多么不凡。

三、最主要的是朝廷的需要,跨马游街这个特殊的荣誉,完全不是宋真宗的一时兴起给予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这是朝廷政治上的需要。澶渊之盟后,宋、辽停止战争,和平相处,国家发展需要大批人才,宋真宗求贤若渴,不但亲自写了《励学篇》,鼓励学子积极攻读,还杜绝了科举考试中的不公正因素,让学子们放心。为了给学子们树立能看得见的一个榜样、一个标杆,需要更大范围的新的展现方式。以前只是在琼林苑为进士们举办庆祝宴会(史称“琼林宴”),范围私密,参与人数少,影响力小。于是宋真宗就想到了新科状元跨马游街,向世人宣示,朝廷倡导读书,重视教育,尊重读书人,极大地提振了广大学子们的信心。

状元及第匾牌

当看到此次蔡齐跨马游街的轰动效果后,宋真宗又下诏:“自今第一人及第,金吾给七人当直,许出两对引喝传呼。”由此“新科状元跨马游街”成为定规,历代传承。

后来的事实证明,宋真宗选人的眼光的确非凡,蔡齐也没有让宋真宗失望,历任起居舍人知制诰、翰林学士、应天府知府,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权三司使、枢密副使、礼部侍郎、参知政事、颍州知州等官职。成为一位清正廉明、不避权贵、立朝守正、远见卓识的北宋名臣。

宝元二年(公元年)四月四日,蔡齐病逝于颖州(今安徽省阜阳市),享年51岁,宋仁宗批谥号“文忠”,追赠“兵部尚书”。

蔡齐考状元的故事,可见我的文章《新婚夜,新娘子智激新郎官,一联激出个状元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