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优势 >> 正文 >> 正文

这种说唱形式被评为国家级非遗

来源:锣鼓 时间:2024/9/8
撰文

徐文图片

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今年下半年,随着由哔哩哔哩出品的《说唱新世代》热播,万物皆可说唱的概念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一直以来我们对说唱的刻板印象就是“diss”就是叛逆,但是说唱本身就只是一种表达,内容也是包罗万象的。就像《给说唱新世代参赛选手的一封建议信》里唱的:“唱我家庭还有爱人这难道不对吗唱我在经历的生活这难道不对吗唱我想表达的观点这难道不对吗万物皆可说唱”事实上,在我们国家说唱的形式很早就出现了,那就是萍乡春锣。春锣的由来竟然与农业相关萍乡春锣是运用萍乡方言、兼有说唱的一种民间曲艺,最早与我国的农业息息相关。相传在很早以前,没有日历,农民对季节变化模糊不清,为不延误农民播种,每年春季,朝廷就派报春人到乡间鸣锣告示。每逢春耕时节,报春人就身背锣鼓,把二十四个节气编成歌,挨门串户提醒人们及时播种。每年春耕又正逢佳节,报春人上门通报,必然要说些吉利话,或者讲些有趣的事。为了把话讲得生动活泼,久而久之便演变成节奏明快、语言顺溜,甚至半吟半唱的演唱形式,与现在的说唱十分类似。后来,历书普及,春锣逐渐演变成祝贺新年、传吉报喜、说唱人物故事的一种曲艺形式。报春的内容也逐渐扩大,不断丰富,既报告农事,又恭贺新春;既道吉话喜,又扬善贬恶;既叙讲轶事,又传达时闻。图片来源:文明萍乡萍乡春锣的起源目前还没有在历史文献中找到确切记载。从传统春锣唱本内容来推测,春锣在萍乡的演唱流传在清朝中叶就已出现。年,春锣艺人荣孝善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首届民间艺术节上表演,开创了春锣登大雅之堂的先例。年6月7日,江西省萍乡市申报的萍乡春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类名录。万物皆可“夸赞”与现在说唱有所不同的是,春锣秉承的概念是万物皆可“夸赞”。春锣是由报春演变而来的,它的内核就离不开一个字“夸”,这也是萍乡春锣最大的特点之一。三皇五帝、文武百官、九流三教、平民百姓、男女老少,见人“夸”人;烟茶酒果、绸缎丝棉、竹禾药材、桌椅摇篮,见物“夸”物;起屋造船、修桥补路、蒸酒熬糖、纺纱织布,见事“夸”事。图片来源:文明萍乡这种“夸”演唱形式,由于赞扬的人、事、物,尽是吉祥语、赞扬语、祝福语,听来顺耳、贴心、入脑,增添了新春的喜庆氛围,让人感到很是惬意舒畅,因此特别受民众欢迎。由于春锣对freestyle的严格要求,一个才艺高超的老艺人,往往记下了数以百计的小段子,对人对物对事都能应对如流。方言说唱无国界萍乡春锣以萍乡地方方言演唱,曲调是以为主音的羽调式。曲调与方言完美融合,在萍乡流传甚广,东西南北四路都有。春锣由一个人演唱,身系一面直径为15公分的小鼓于腰间,鼓边挂一面直径比鼓大2至3公分的小锣,左手持鼓棒,右手握锣槌。在演唱之前或间歇之中,敲打“咚咚咚、锵,咚咚咚、锵,咚咚咚、咚咚咚、锵,咚咚、锵”的锣鼓节奏。“萍乡春锣”传承人——雍开全萍乡最早发行春锣音乐专辑磁带是改革开放后八十年代,词作者是萍乡曲艺家宋华铿等一批乡土作者创作的精品,并以萍乡采茶剧团的表演艺术家雍开全为轴心,出版了一本《萍乡春锣》专辑,那年代这本磁带的销售特别火爆,萍乡大街小巷,城乡处处都播放着。“家乡咯调来家乡咯歌,家乡咯声调硬贴心窝,家乡咯年来是家乡咯果那,家乡咯年果子味道多,家乡人最喜欢闹正月,狮子咯龙灯带茶歌……”这一选段的乡土哩语可能会让外乡人摸不着头脑,但是伴随着独特的曲调与唱腔,就算是从未听过萍乡话的人也能感受到其中传递的浓浓乡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