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优势 >> 正文 >> 正文

活用元素跨越剧种故事新编扮靓台湾京剧新

来源:锣鼓 时间:2024/9/13
图为“国光”剧团作品《三个人儿两盏灯》剧照。(资料图片)图为当代传奇剧场作品《李尔在此》剧照。(资料图片)“梅兰芳留下来的《贵妃醉酒》,再多人去唱,唱得再好,我们还是觉得比不过梅兰芳,他代表那个时代。梅兰芳也有《黛玉葬花》《一缕麻》《木兰从军》,尚小云还演了《摩登伽女》,那是传统京剧吗?在‘四大名旦’的时代,他们也讲创新啊。”在台湾当代传奇剧场创办人吴兴国对记者说出这番话时,纪念创团30周年的“八戏经典嘉年华”刚在台北落幕。年岁末,记者置身“八戏经典嘉年华”首演场观众席,《蜕变》《李尔在此》《等待果陀》等8部作品中,莎士比亚、卡夫卡、贝克特、契科夫笔下的人物,在东方的舞台上轮番亮相。30年间,吴兴国曾多次带它们登上世界三大戏剧节舞台。“往新方向去创作是挡不住的”从年改编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在台北演出创团剧《欲望城国》以来,吴兴国一路探索。“我们不但拿世界经典戏剧、小说来做转换,也借此设法把传统的表演元素、形式在里面活化起来。”他如此概括。年《楼兰女》(改编自古希腊悲剧《美狄亚》)问世,里面一点京剧锣鼓都没有,也完全寻不到传统唱腔的痕迹。而去年上演的创团30周年大戏《仲夏夜之梦》(改编自莎翁同名喜剧),“它是什么形式呢?时尚传奇音乐剧吗?还是留给专家去说吧。”吴兴国说。“京剧几百年下来唱念做打面面俱到,可是从来没人有勇气一个人演一晚上。”在独角戏《李尔在此》(改编自莎翁悲剧《李尔王》)中,吴兴国打通生旦净末丑,一人分饰10角;《蜕变》(改编自卡夫卡《变形记》)中,他再度饰演7角,独自完成演出。“往新的方向去创作是挡不住的,年轻人将来一定会这么做。”吴兴国说,年轻人在唱传统经典的时候,他们自己都没自信,也知道自己唱不好。因为他们已经过了那个时代,他们看不到经典演出,台湾的京剧师资也不足。台湾戏曲学者王安祈曾为吴兴国写过剧本。在她看来,京剧早已不是大众文化、流行娱乐,甚至早已退居弱势地位;它必须和各种表演艺术竞争,与当代文学、艺术相融合,以文学内涵建立现代性,才能彰显在当代的存在价值。“做一出让当代观众感动的戏”台湾的京剧资源相对有限,戏曲学院内虽设有京剧系,教学质量却堪忧。叫得响名字的几名演员已不再年轻,青年演员中有人才但不出众,“花脸演员变不成孟广禄,老生变不成于魁智”,再像大陆那样谈“名角儿”和“流派传承”,想来似不大现实。顶着“外来剧种”的帽子,京剧在台湾的传承与创新步履艰辛。除了如吴兴国般“大破大立”地活用“戏曲元素”,还走出了“京剧新美学”的路子。台湾“国光”京剧团团长张育华对记者说,一般观众对京剧有种刻板印象:我知道很经典,但我不想看。“京剧表演程式系统太精炼了,有些人就会锁在框框里。”“剧团近来一直在推介‘当代京剧新美学’的概念,它强调塑造人物的个性化,向内凝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