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优势 >> 正文 >> 正文

神秘的湘西苗族接龙舞起源,至今还没明

来源:锣鼓 时间:2025/6/8
中科白癜风口碑怎么样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_zx/emwsafw/

作者:钟运军

1、湘西苗族人民视龙为吉祥幸福的象征,“接龙”的风俗世代相传,人们认为“接龙”能够祛病除灾,人寿安康,风调雨顺,六畜兴旺。

接龙的祭祀仪式由龙司主持,首先是祭雷神、敬祖先,龙司边摇铜铃边唱巫词,内容大多是对祖先的怀念和对雷神的祈求。祭祀过程中,为了迎接龙的到来,人们手拿彩绸和青布伞或红布伞,跳起优美、欢快的舞蹈,这种舞蹈就叫接龙舞。

2、接龙舞深受苗族人民的喜爱,也承载着苗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在每年的春耕和秋收后,也或者是哪一户人家家境不顺,他们都要举行“接龙”活动。

年,湘西苗族接龙舞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苗族接龙舞的起源,没有明确的史籍记载。年,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淩纯声、芮逸夫在《湘西苗族调查报告》中记载:“苗人为求家道兴隆,而许愿接龙,时期在九月至十一月之间。拟定了日期以后,在一月或半月之前,就要闹龙。打锣鼓、吹号筒、唢呐等,辄闹至深(夜)而止。

4、湘西苗族接龙舞主要流行于湘西花垣、吉首、凤凰、保靖、古丈等市县。

5、接龙舞一般为八人参加的集体舞,舞蹈动作舒展柔美,虔诚大方,基本步伐多用半圆行走,似游龙蜿蜒,线条流畅。接到龙后,情绪热情奔放,舞者撑开了青布伞,伞伞相接,起伏旋伞,队形变化似龙腾虎跃,有腾龙驾雾之感。伞立起来,龙来必有雨,预示来年风调雨顺。

此时,舞蹈步伐有小碎步、跑跳步,轻快活泼。接龙舞的动作特征是模拟龙的形象,表现龙的性格。苗人心目中的龙,温驯可爱,美丽贤惠。

如今,接龙舞成为了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6、接龙的内容与顺序,可将其分为七个程式:一、闹龙;二、请亲;三、设神坛;四、敬祖先;五、敬龙神;六、接龙;七、安龙。

他们的舞蹈动作有:敬天神、盼龙回、龙翻身、龙抢宝,龙现爪、接龙入龙门等。其中的龙穿花和龙起伏非常壮观,动作逼真优雅,生动形象。

这时候,苗家的桐皮长号、包谷铜锣、唢呐、牛角、大鼓等各种乐器都一齐奏响,还伴随着吹木叶、唱苗歌等等,表示龙接回来了,苗家又将过上美好的生活。它反映了苗族人民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7、道具运用是接龙舞的个性特色。苗族接龙舞借助了青布伞,青布伞花姿柔美,被表演者借助于舞蹈动作之中,通过它能更好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8、音乐是接龙舞的音韵特色。接龙舞主要是靠唢呐和锣鼓伴奏,这也是接龙舞保留原始祭祀遗风的主要手段。在跳接龙舞时,唢呐与锣鼓齐鸣,气氛热烈,场景颇为壮观。后来接龙舞的伴奏音乐受到其他乐器影响,加进了小鼓、铜拔、长号、芦笙等乐器,使乐队伴奏效果更为丰富。

9、表演逼真是接龙舞的技术特色。在表演接龙舞时,演员要能模仿舞蹈内容中的神灵与龙王,步伐要矫健,他们必须使青布伞一把随着一把上下起伏。蜿蜒进行,使整个情景场面沉浸在一片欢腾、喜悦之中。

湘西苗族接龙舞的传承主要是以口传身授为主。

10、随着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涌现出了以为吴国勤为代表的一大批苗族接龙舞代表性传承人。

他们根据流传在苗族地区的一些民间故事,结合苗族武术的动作特点,从生产生活中吸取艺术的养料,经过编排加工,将接龙舞的形体语言和内容形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现在的湘西苗族接龙舞,已经成为了苗族特色文化的精髓,是苗族人民祈求美好生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它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融合了民间音乐、舞蹈等诸多元素,它是散发泥土芬芳的田野盛宴,它是融入血脉的苗族玫宝。

(全文完)

版权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仅供分享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重在分享,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如需联系我们或需转载原创授权文章,请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3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