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过年干啥?烧香、祭祖、相亲,还是走亲访友?
,过年了,过年为啥?敬老、爱幼、炫富,还是说人坏话?
不得不说,有些人非常喜欢过年,也有些人非常讨厌过年,我们总得问一下,过年干啥,过年为啥,人,不是驴,不能像驴拉磨一样,一圈一圈的,就这么围着时光转,人家干啥咋干啥,一年复一年的就这么过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冬去春来,“疫”去不返。三年没成像样的年了,的年,毫无疑问的会走进千家万户,再回到三年前的样子,也会异常的热闹,诉说三年疫情的艰难时光。那就说说过年吧。
01过年,芸芸众生演戏的舞台,精彩着呢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过年,就这么搭建了一个芸芸众生表演的大舞台,看尽人生百态,阅尽人性百样,品味人间百味,精彩着呢。
过年,那是晒脸面的好时候。天南海北的人回到了故乡,看谁开的车豪,看谁吸的烟贵,看谁穿的衣好,看谁弄得发亮,看谁擦得脸白,不知道是不是钱真的好挣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么富有了。总感觉了,攀比之风俞演俞烈,浪费了,没意思了。这攀比的背后不就是人与人越来越不能平等相待了,人与人越来越相互看不起了。人总是寻求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希望自己过得越来越好,别人越来越糟,总见不得别人的好,虽然有时也希望别人过得好,但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人性百态,就是这么寒凉、这么势利。过个年,混得好的,人人看得起,这个虚寒那个问暖,这个递烟那个请客,神气着呢。混得差的,不敢出门,甚至有的都没脸回家了,直接在异地他乡凑合着过了。
过年,那是相亲的好时候。结婚越来越结不起了,光棍也越来越多了。该结婚的年龄,爸爸妈妈着急了,七大姑八大姨也七嘴八舌的催婚了,张罗着相亲,成了未婚青年的头等大事。相亲,这个传统的方式,为无数男女成功牵手,走进婚姻殿堂。对于现在自由恋爱的时代,相亲成立一个无趣又无奈的选择。正如有的人说,相亲,那就是让一个最不会搞女人的男人,去搞一个最难搞的女人。#情感#过年,那是聚会的好时候。同学聚会,战友聚会,家族聚会,亲戚聚会,各式各样的聚会,吹牛胡侃,胡吃海喝,一年复一年的,年年如此。细数一看,参加的越来越少了,最后就剩下那几个人了,没意思了。聚会,不就是在背后说谁和谁有一腿,谁和谁好过,谁和谁闹掰了,谁暴富了,谁破产了,拿别人的不幸说事,大言不惭,沾沾自喜,无聊至极。最有意思的是,那些有钱的,反而不愿出钱了,一些没钱的,反而死要面子活受罪,打肿脸充胖子,穷大方!
不再举例子了,朋友们在留言区说说自己的过年见闻吧。
02过年,千家万户的精神支柱,神圣着呢
民间相传,“年”是一种怪兽,凶恶残暴,每到除夕,就跑出来残害生灵,在与“年”斗争中,人们发现“年”的弱点,就是害怕红色、火光和响声,所以,人们过年的爆竹、放鞭炮、贴红春联、挂红灯笼、灯火通明、穿红衣服的习俗就来源于此,就是要表达人们驱邪攘灾的愿望。
过年,是传承文明,革除旧弊的好时候。大部分人应该都坚持无神论了吧,世界上本没有什么鬼神。不得不说,有很多人还是很迷信的,落后思想根深蒂固,固执地认为神鬼还是存在的。过年还是按部就班地做着一些邪乎的事情,特别是老年人,像巫婆一样,磕头烧香施法啥的,弄得神乎着呢,像忠诚的信徒,虔诚着呢,笑煞了年轻人。
图个喜庆,图个吉利,写春联、贴春联,一些国粹、好的习俗还是要继承下去的。放鞭炮就算了吧。当然,今年很多群众,偷偷地放了一些烟花爆竹,也是为了表达祛除“疫情”的喜悦,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很多地方还是明令禁放烟花爆竹的,那就听着吧,守护蓝天白云,保护身体安康,建设美好家园比什么都好。
过年,是祭祖怀远、滋养家风的好时候。祭祀,听起来有点迷信,拜神先于祭祖。作为无神论者,个人觉得拜神不如祭祖。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我认为,祭祖还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的,但我们必须知道祭祖的意义是什么,不能走个形式,为祭祖而祭祖,要明确地告诉在世的人,祭祖,缅怀自己的祖先,是为了提醒世人不要忘了自己从哪里来,要牢记孝敬老人,厚养薄葬;提醒世人不要忘了先人的丰功伟绩,要着重激励后人,传承遗志;提醒世人不要忘了家族的遗训余风,要滋养家风,永世相传。
03过年,千家万户的感情纽带,紧密着呢
过年,连着千家万户,牵动着每一个“身在他乡为异客”的心弦,自古如此。唐朝王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朝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唐朝李益,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明朝袁凯,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清朝黄景仁,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古代,交通不便,团圆是很多人的奢望。有的客居他乡,有的旅馆借宿,有的坚守边关,多年远离故乡,两鬓斑白,不忍照镜,无奈的乡愁,思念的痛苦,孤寂一人,只能把羡慕别家儿女团圆的“窃笑”,写进诗里,留给后人。
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情。虽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但是,由于工作和迫于生计,也不能不远行。“游必有方”有何用,虽然交通发达了,但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己,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回家探望。虽说通讯也发达了,打个电话、聊个视频,还是解不了渴望、放不下牵挂。年啊,是那些空巢老人一年到头的的念想,站在风中,望眼欲穿,苦苦地盼望着;年啊,是留守孩子的拥抱,守在村口,望穿秋水,久久地守望着。或许没有什么比这个年更值得期待的了。看那几亿人的迁徙,像候鸟一样来回奔赴,风雨兼程,也挡不住回家的脚步。
04过年,是千家万户的美好期盼,喜庆着呢
过年了,人民忙着除旧迎新,纳福迎祥,祈求明年的好日子,风调雨顺、财源广进、平安喜乐,一片喜庆祥和的热闹情景,重复着王安石《元日》的景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人人都想,岁岁年年,共同劝乐,喜庆与时新(宋朝温镗《少年游》)。人人都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唐朝卢照邻《元日述怀》)。
过年历史悠久,我国又有56个民族,习俗多样,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节日活动多种多样,节日元素丰富多彩,节日特色美妙绝伦,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丰厚精华,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05过年,人生继往开来的里程碑,重要着呢。
人不是驴,不能像驴拉磨一样,一圈一圈的,就这么围着时光转,一年复一年的就这么过着。我们不能沉浸于过年这短暂的快乐,往年的成功与失败,我们都得有个总结,有个心得,有个目标,有个计划,站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奋勇向前。
06过年,美好前景的开端,美好着呢
,过年了,把美好祝愿和温暖祝福送给大家:
过年,千家万户的感情纽带,父母牵挂,儿女思念,祝愿中华56个民族家家户户大团圆,其乐融融,喜气洋洋。
过年,千家万户的精神支柱,祭祖怀远,家风永传,祝愿中华56个民族家家户户大团结,人才辈出,兴旺发达。
过年,千家万户的美好期盼,除旧迎新,纳福迎祥,祝愿中华56个民族家家户户大欢乐,财源广进、良缘永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