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看似久远,画面却依然历历在目。那时北京城的人口不及现在的三分之一,街道也没有现在的宽。到了秋天,菜农们在小巷街头,卖起了蔬菜,白菜、大葱全是自种自卖,绝对天然。
六十年代要想在北京生活也很简单,至少比现在简单得多,只要你掌握一门手艺,肯吃苦,不需要学历,不需要太多人情世故,就能在这里讨一口饭吃,修自行车也好,擦皮鞋也好,没人会瞧不起你。
旧时的京城路口,每天的清晨,这里汇集了各类手艺人,有摄影的,有理发的,更有弹奏乐器的。他们怀揣各自的梦想,期待在这座城市能碰见属于自己的机会。
六十年代的后海就已经人声鼎沸,不过还不是现在的酒吧一条街,而是一个挨着一个的露天茶馆,那么由茶文化向酒吧的转变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那时的“大排档”和现在可大不一样,好不好吃不知道,种类花样一定没有现在的多,而且都是在白天,而不是如今的夜生活。
当年的小吃一条街,如今的南锣鼓巷。这条全长近米的胡同,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
那时集市上买卖柿子的场景。如今的北京已非昔日可比,它不断展示着大都市的节奏,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光人群,以其最新和最古老的交融之美继续着它的辉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