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胡同是这座城市的脉搏,是过去普通老百姓出入家门的通道,还是一座座民俗博物馆,见证着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到北京旅游逛一逛胡同儿似乎也成了很多游客必做的一件事情。经常会有游客问:“北京的胡同在哪里?”,用老人的话说“大胡同三千六,小的多如牛毛”。那这么多胡同,要怎么选择呢?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几大值得逛的胡同。
史家胡同
说起北京的胡同,它必须有姓名。史家胡同位于东城区,东起朝内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史家胡同的建筑整齐,房屋保存较好。史家胡同的文化艺术气息浓厚,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宿舍在史家胡同56号,曾有多位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居住在这里。史家胡同51号院还是章士钊的故居。
在史家胡同里有一个史家胡同博物馆,就在史家胡同24号院,这是首都第一家胡同博物馆。在这里你能看到个精致逼真的院落微缩复原,还能听到“震惊闺”、“虎撑子”等70多种胡同声音。此外,这里还收录了不同天气下的胡同声音。让人仿佛置身当时的胡同体验当时的情景。
杨梅竹斜街
北京的胡同一般都是东西向,南北向,斜街大多都是因为沿河道而产生的。杨梅竹斜街位于前门外西南,该街的走向自东北向西南倾斜,故为此名。杨梅竹斜街在明朝时称为斜街,后来,据说这胡同里有一个杨姓的媒婆,在清朝时便改称为杨媒斜街,到光绪年间,谐音雅化为杨梅竹斜街。
清末民国时期,在这条街上环立着众多书局,可谓是“出版社一条街”。杨梅竹斜街25号,曾是乾隆皇帝御赐给大学时梁诗正的宅邸。杨梅竹斜街61号,沈从文初到北京时便住在这里,在没有火炉的冬天,披着所有能盖的东西写出了著名的《边城》《湘西散记》等散文体小说。
国子监街
国子监街在北京的东城区,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因国子监和孔庙在此而成名。国子监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孔庙,又名“先师庙”,与“南京夫子庙”“吉林文庙”和“曲阜孔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每年都会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拜孔子,希望能够学有所成。
国子监街保存着较好的旧京街巷的风貌,在这条经历了多年历史的街上,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其幽雅、宁静、庄严、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北京一处独具特色的文化景区。
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全长为米,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在近代,曾有多个国家在这里设立使馆,是著名的使馆区,所以道路两旁都是西式的建筑风格,洋房林立。经历过风雨飘摇的年代,东交民巷的建筑现在基本保持原貌,有一些成为国家机关办公地点,如北京市公安局、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招待所等。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是北京仅存的二十世纪初的西洋风格建筑群,也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物遗存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这条胡同,见证了时代的沉浮。道路两侧依然矗立的西洋建筑群,似乎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历史的变幻。游客们可以来此领略这些西洋风格的建筑外观,回顾那段腥风血雨的近代历史。
五道营胡同
新晋网红五道营胡同,呈东西走向。胡同不长,全长米,很快就可以逛完。很多的外国友人也深受胡同文化的吸引,前来投资,因此道路两旁布满了文艺清新风格不同的小店,但并不像南锣鼓巷那样有浓厚的商业氛围,适合热爱拍照的文艺青年前来打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