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介绍 >> 正文 >> 正文

我市多地举办民间活动迎新春潇湘晨报

来源:锣鼓 时间:2022/11/21

扭秧歌,踩高跷,唱伞头曲。连日来,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基础上,我市各地群众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迎新春活动,用欢声笑语迎接牛年春节的到来,街头巷尾处处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

“刹住锣鼓便开言,各位观众听周全,我们秧歌队来到此地,一来撒灯二来拜年。”这是一段传统伞头曲中正月拜年的开场白。今年,伞头曲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孟庆和精心编排唱词,在广场上号召大家就地过年,做好防范,并送上新年的问候与祝福。在敖汉地区,伞头曲有上百年的历史,每逢重大节日或喜庆活动,当地的秧歌队会拜年问好,比歌赛舞。其中领舞领唱的人员通常以手执彩绸装饰的花伞作为道具和标志,被称为“伞头”,其所唱曲词被称为“伞头曲”。

宁城三座店镇抬阁、背阁表演既是三座店人抒情达意、欢庆喜悦的直白,也是记录宁城节日习俗的文化符号,该乡被自治区命名为“民间文化之乡”,是重要民间节庆文化活动品牌。抬阁表演是由八人抬举阁架,行走平稳,阁上的孩童分别按照民间故事着装,亮丽鲜艳。背阁有单背阁和双背阁两种形式,单背阁根据民间故事“白蛇传”“牛郎织女”“杨家将”等装扮,与高跷、花篮配合表演;双背阁是一人两肩各立一童,体现了该项民间技艺高、难、险的特点。作为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发源于三座店镇的抬阁、背阁,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三座店人经过不断创作、表演和实践,演变成当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今年,当地群众除了以往的传统表演内容,还反映了社会新变化,集杂技、灯光、音乐为一体。

在喀喇沁旗,民众高跷协会开展了迎新春踩街活动。一群身着五颜六色服装的“高人”,在马路上伴随着鼓点扭了起来,手中的扇子上下翻飞,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观看。“我们除每天按时开展团体活动外,还定期组织汇演、踩街等活动,在这种独特的表演风格的基础上,形式上不断创新,现已成为锦山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喀喇沁旗高跷队队长曹红文说。据了解,民众高跷协会已是该旗民间艺术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协会现已发展会员余人,汇聚了各行各业的文艺骨干,其中有很多是年轻人。

每到春节,流传于翁牛特旗德日苏嘎查的蒙古族秧歌,就成为当地不可或缺的民俗节庆活动。到了上午阳光充足的时候,秧歌队就伴随着响亮的锣鼓声开始载歌载舞了。一年一度的秧歌闹新春,深受当地各族群众的喜爱,是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的生动体现。活动现场,舞者全部穿着蒙古族传统生活服饰,手中舞动着有象征蓝天、草原、太阳、大地的五彩绸布,有象征蒙古族狩猎、驯马的弓箭和套马杆,还有用于表演的四胡、哈达等。与汉族秧歌不同,表演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见舞者们一会儿将队形编排成“挂葫芦”,一会儿整合成“盘肠”,一会儿又解散成“跑八宝”和“车轱辘阵”,场技的变化和表演,使队形更为丰富,看得人眼花缭乱,秧歌扭得高潮迭起。

除此之外,红山区、巴林左旗等地也相继举办了写春联、剪纸、书画展等迎新春文化活动,让群众在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同时,烘托出了浓郁的节日氛围。各地迎新春活动有声有色,内容丰富多彩,现场气氛欢乐活跃,既增进了友谊又促进了身心健康,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浓浓暖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4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