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观众赞誉为:“百看不厌,百听不烦”的戏曲艺术,你知道是什么吗?凤台花鼓戏在很多地方也可以称为凤台花鼓灯,是安徽省地区的传统舞蹈。
盛行之处:
凤台花鼓灯艺术是淮河流域一些艺术品种的根脉。淮剧、淮北花鼓戏、泗州戏、凤阳花鼓等都是由花鼓灯衍生而来的。凤台花鼓灯是安徽花鼓灯中一个重要流派。流行于淮河流域,主要分布在凤台及周边地区。
戏曲特点:
凤台花鼓灯的产生是中国民间歌舞艺术史上重要的一页,是淮河文化在舞蹈方面的集中体现。凤台花鼓灯有四百多种语汇、五十多种基本步伐,讲究男女角色配合,着意感情描绘,动作细腻,扇花变化多样。花鼓灯舞蹈动作内涵丰富,其中典型动作三掉弯(三道弯)强调腰部的扭动,是东方舞蹈的重要特征S型在花鼓灯中的充分体现。
发展历史:
凤台花鼓灯历史悠久,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从萌芽到成熟阶段。凤台花鼓灯起源于宋、元时期,至清代中叶已初具规模,趋于成熟,深受人民喜爱,成为流传甚广的民间艺术;二是清末民初阶段。花鼓灯在凤台基本形成自己的流派特色,为解放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阶段,花鼓灯登上了高雅艺术的殿堂,被誉为汉民族舞蹈的典型代表;四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阶段,花鼓灯艺术受到重视,重获新生。
戏曲传播:
凤台县花鼓灯已经发展成为能表现多种题材、塑造各种人物的舞台艺术,它的音乐和舞蹈被戏曲和其他艺术广泛吸收,凤台花鼓灯表演艺术已传播到日本等13个亚洲国家和法国等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
艺术特点:
凤台花鼓歌属于有打击乐伴奏的乐歌。主要唱调有十余种,歌词的格式是七言五句,也有四句或多句的。歌词内容丰富多彩,富有艺术感染力,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多种演唱方式。常在热烈欢腾的舞蹈中插入,使整个演出节奏有张有驰、有起伏、有对比,起到了舞蹈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凤台花鼓灯锣鼓有两种,一是为花鼓灯歌舞伴奏的“灯场锣鼓”,二是为招徕观众或在狮子灯串门,灯班赶会,抵灯时演奏的“曲牌锣鼓”。演奏使用的乐器有花鼓、大锣、大镲、小狗锣。每件乐器的演奏技巧、如何相互配合、领奏乐器如何指挥,都有一定的规律和规范。凤台花鼓灯锣鼓点子丰富,节奏鲜明,演奏情绪热烈欢快,是花鼓灯歌舞的灵魂。
凤台花鼓灯的舞蹈特点,一是兰花舞蹈中扇花极为丰富多彩。二是其动作灵、脆、活泼。如灵巧的“小起步”、“退步”、“追步”的转身;还有鼓架子的“小转弯”、“指兰花”等动作也很俏皮。三是代表人物有“绝招”。四是鼓架子善于逗趣,表演上常有一些哑剧式的手续,在小场中与兰花交流表演比较多,幽默风趣。
凤台花鼓灯演出内容也有其独特之处,一是花鼓灯的锣鼓伴奏是以锣领奏。二是用民间弦乐伴奏演唱青音调,更是独树一帜。三是道白、唱腔的吐字具有凤台的地方色彩。四是鼓架子的毛巾巾结打在前额等。五是谢郢锣鼓以鼓谱曲牌演奏,各打各的,可对打或背打等,反映了流派特点。凤台花鼓灯讲究男女角色配合,着意感情描绘,动作细腻,扇花变化多样,花鼓灯舞蹈动作内涵丰富。
发展传承:
各灯班纷纷聘请著名艺人精心培育新秀,或刻苦钻研,练出绝招。凤台花鼓表演艺术有了较大发展,传统节目《小场》的舞蹈语汇逐渐丰富,表现力更强了。腊花去掉了“村子”(绑在脚上的道具),步法由过去碎小的“咯噎步、软步”发展了“上山步、脚跟梗步”、“大起步”等大幅度的动作。服装由原来宽边大袖清代装束改为时装。部分花鼓歌已很完整。出现了抢手绢、抢扇子、抢板凳等具有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小舞蹈。
年5月20日,凤台花鼓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