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听·第60期
作者
陈振铎诵读
苏芳妮
走近年关,也就又一次走近了鞭炮炸响、锣鼓喧天的火红腊月。
乡下人不像城里人,卡拉OK吼个没完没了,舞厅跳遍大大小小。他们狂欢、渲泄的方式、方法也很简单:使劲将老祖宗手中传下来的接力棒——鼓槌擂个震天响。黄土地孕育了一代庄稼汉,红高粱、洋芋蛋滋润了他们强壮的筋骨,西北风陶冶了他们粗犷豪放的性格,他们便有了自己喜庆丰收、欢度节日的方式:敲起锣打起鼓。乡下人“年”有多长,锣鼓声便有多长。只要踏进腊月,锣啊、鼓啊的便就响了。先从城镇市场上响起,似乎在告诉人们“锣鼓声中一岁除”,春天也就随着锣声鼓点匆匆而来了。市场上的锣鼓被山里的汉子“咚锵!咚锵!咚咚锵!”地一路“敲”回去,弯弯的山路上就留下了迎春的奏鸣曲……
蹉跎的岁月像条河,锣鼓声最容易将人带入深深的回忆中。小的时候,刚从三年困难时期的难关中渡过,“包产到户”使沉寂的农村开始有了生机和活力,在我刚开始看“世界”时,听到的欢乐便是大年三十午夜传来的锣鼓声。
我聆听着家乡锣鼓声长大,家乡的锣鼓逢年没有停止过。可能是由于农村文化生活单调枯燥的缘故,父老乡亲为了使深沟大山不再寂寞,便将吃奶的劲儿都用在了敲锣打鼓上,往往全家老小齐上阵,好不潇洒,好不威风,好不痛快!敲锣打鼓也练就了一些“行家里手”,于是在乡下也就有一些调侃诙谐的浑名,如“王打鼓”、“刘大锣”。这些人的后代也有不少子承父业,孙受爷技者。没有他们,锣鼓有时真还跟不上节奏,听不出韵味,失去了八面威风,按照城里人的一句时髦话就是“真没劲!”
乡下日子在锣鼓声中一天天好起来,锣鼓的欢声笑语也一年年稠起来。这些年,锣鼓都是从大年三十敲起,彻夜不眠,一直敲敲打打到“二月二龙抬头”才告一段落。整整一个正月,迎来了这家的亲戚,送走了那家的朋友,欢乐喜庆都在这“咚咚锵锵”中。东村西社的年轻人也就较上了劲,比试谁家锣鼓肯响,谁的“十样景”、“步步高”敲打的有节奏,把个祥和太平盛世奏了个酣畅痛快,淋漓尽致!
锣鼓声声里,相思又一年。家乡的锣,家乡的鼓,寄托着家乡人的情和意,传递着家乡人的新追求……
(年1月18日《平凉日报》),获得该报主办的“纪实散文”征文奖。作者:陈振铎出品:庄浪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杨兄兄
编审:赵军宝
联系我们:zlrmzx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