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展区进行沉浸式体验主办方供图
坐在化妆台前听镜中人讲述梳妆故事,戴上MR眼镜观看京剧服饰、道具在混合现实的环境中拆分、重组……日前,由北京印刷学院与国家京剧院主办的“临境·斗——京剧媒体艺术互动空间”展览在北京落下帷幕。
近年来,随着科技与艺术交叉融合,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艺术,出现了新媒体艺术展览。“临境·斗——京剧媒体艺术互动空间”展览将传统京剧与现代媒体技术融合,通过解构京剧艺术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外形要素以及“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四功五法的内涵,重构体验者对京剧艺术、古典气质和文化底蕴的认知。
交互:沉浸式体验京剧
“京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视觉上的服装服饰、听觉上的唱念做打,可挖掘的点非常多。”“临境·斗——京剧媒体艺术互动空间”展览总策展人张宏介绍,该展是在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支持下打造的以中国传统京剧为主题、拥有现代视听设计感的沉浸式交互体验空间。展览名字中的“斗”字即“交互”之意,意指身临其境地通过交互的方式去接触京剧、体验京剧,最终走入剧场。
本次展览共设置8个体验区,将京剧的台前幕后、系统分类搬到体验者眼前,依托现代媒体技术手段,使体验者完全沉浸在京剧之中。在技术运用上,主要运用短焦投影技术配合动作捕捉技术、MR混合现实技术、面部跟踪、油墨导电互动投影等技术,力图使体验者在观、赏、玩等方面,全方位沉浸式地体验京剧的魅力。
在“唱念做打——屏幕交互区”和“京剧行头——虚拟试衣区”,体验者站在指定区域内,面部跟踪器识别并捕捉体验者的面部信息,体验者便可根据屏幕提示,自主选择行当角色,完成互动体验。在“华服之美——MR眼镜交互区”,体验者可佩戴MR眼镜观看现实中京剧精美服装及道具展品的解构与重构,在交互过程中,感受科技赋能展品的动态美。
“我们通过将静置陈列的展品与数字化的混合现实技术进行组合,让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京剧道具的背景故事,从而达到传承京剧文化的目的。”本次展览的多媒体总设计吴赛表示,希望体验者能在感受沉浸式互动体验的同时,理解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探究京剧艺术的现代传播方式,从而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创新:全新演绎传统艺术
京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本次展览突破了传统京剧的观赏方式,让体验者在交互体验的同时,感受京剧艺术的元素和内涵,促进京剧文化艺术的活态传承。
在本次展览的音乐设计上,创作团队结合实地空间的面积与京剧自身声音的特点,设计出更具立体化、典型性、沉浸感以及更贴合现代听觉审美诉求的声音。“媒体展览空间一定要有声音设计,这样才能让观众感受到虚实结合空间的真实性,由此完成代入感,这也是总策展人对我提出的要求。”本次展览的声音总设计樊露雪介绍,展览通过将京剧中的音乐、唱腔念白、锣鼓经等声音元素融入进来,打造出符合展区概念设计的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以现代化的艺术语言展现传统京剧在当下的艺术魅力。本次展览的视觉总设计孙杨表示,展览既需要从京剧中选取元素和文化符号,同时也需要用全新的视觉语言将它重新演绎出来,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
已经退休的崔先生在观展后表示,京剧是国粹,但受众群体过小,年轻人 发扬:吸引更多受众
数字化展现京剧艺术的展览形式吸引了不少人参观体验。票友张女士在参观体验后表示,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听戏,而展览采取新技术、新手段,和京剧融合得非常好,能够吸引年轻观众。
“一进入展览区域,我就被吸引住了。”刚上大学的郑同学说,第一展区的设置“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灯光下的帘幕投影区就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让观众沉浸式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不仅有新鲜感,对京剧艺术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市民李先生带着孩子体验了一圈后表示“整体很不错”。李先生说:“对孩子来说,京剧距离他们太远了,听一场京剧大概要花费1小时左右,他们很难坐下来听完,但是本次展览采用技术和京剧结合,形式很新颖,尤其是‘大闹天宫——沉浸式京剧体验区’,吸引孩子多次体验。”
展览期间,研学团的师生也来到展厅。“我很喜欢第二展区对面墙上的画面,听志愿者姐姐介绍是按照京剧的历史沿革发展脉络绘制的,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唱念做打——屏幕交互区’,因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且模仿视频中人物的动作,有种真实参与到舞台表演的感觉。”一名小学生说。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在其丰富的戏曲表演和悠久的历史背景中蕴含着深厚的艺术魅力,这种交互体验创新了京剧的表现形式。”研学团一名老师表示,通过与京剧互动,不仅让孩子们增长了相关知识、拓宽了视野,还培养了他们的艺术兴趣。
来源:中国文化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