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介绍 >> 正文 >> 正文

丰收时节里村晚进行时

来源:锣鼓 时间:2025/2/18
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

一到秋季,走进乡间,一篓篓,一筐筐,装满了收成,也盛满了喜悦。在金秋时节举办“村晚”活动恰逢其时。这是文化和旅游部开展“四季村晚”活动后,各地迎来的首个“秋季村晚”。

“秋季村晚”的举办,深得百姓喜爱,与乡土生活深度融合。忙农活的闲暇时间忙“村晚”,成为近期各地乡村的“新民俗”。

山东:白天摘枣卖枣晚上村晚逛集

▲在山东省“秋季村晚”的黄河大集上,山东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四扇缯老粗布手工纺织技艺进行展示。孟超越摄

在浓浓枣香中,山东省“秋季村晚”暨农民文化艺术季活动近日在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东平村启动,掀起了群众参与的热潮。

丰收喜,秋收忙。今年,趁着冬枣收成大好,当地将丰收节与冬枣节结合起来,将“秋季村晚”办出特色、办出精彩。

“冬枣节跟‘秋季村晚’同期启动,仪式感一下拉满。在筹备之初,我们还有些担心群众因秋收太忙没时间参与,结果完全出乎意料。群众白天忙着摘枣卖枣,晚上忙着赶村晚逛大集,现场一片欢腾,也让我们对活动有了更多新想法。”滨州市沾化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新峰介绍,过去两年,沾化冬枣节都是线上举办,这次与“秋季村晚”联名,强强互促,办到了百姓心坎上。同时,山东省十六地市公共文化服务相关负责人也到现场助阵,亲身参与,更凝聚了人气。

只要主题明确、方式得当、时间合适,“秋季村晚”便能满足群众旺盛的文化需求,这在沾化得到了很好的印证。除文艺演出外,当地结合冬枣节办起了黄河大集,组织各乡镇搭建特色展区,创新农特产品展销方式。如以经营海产品为主的冯家镇展区主打“海上风”,建有航空城的大高镇体现出航空小镇的格调。此外,活动还融入了大量非遗、手造、特色手工艺品等板块,大大丰富了“秋季村晚”场景。人们边逛边食,边赏边购,沉浸于“秋季村晚”的浓厚氛围中。“鼓乐戏曲不绝于耳,美食美景琳琅满目,感官上沉浸体验,精神上丰裕富足。”观众纷纷表示。

各村各镇各有好戏,悦享“村晚”人人参与。在沾化“秋季村晚”的示范带动下,当地有条件的村镇独立开办起“村晚”活动,一些相对较小的村镇则多个联合共同办“村晚”。村民们一提到“村晚”就精气神十足,唱起来、舞起来、锣鼓敲起来,都愿意亮出自己的才艺。“参加了‘秋季村晚’后,干活更起劲儿了。”村民们高兴地分享心情。在大伙儿看来,“秋季村晚”不光是村民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是放松身心的活动,更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9月22日至23日,该县三里庄村文化广场人潮涌动,20余支群众文化队伍、余人在此共同参与“庆丰收·促和美”年临朐县“双节同庆·共话家园”大型沉浸式光秀活动,当晚,三里庄村及周边村的村民拿着板凳、扶老携幼前来观看,令这场“秋季村晚”气氛十足。

作为临朐“秋季村晚”的重头戏,光秀表演包括“厚重的历史画卷”“璀璨的人文画卷”“秀美的山水画卷”“磅礴的产业画卷”四大篇章,综合运用声、光、电等多种现代光影技术,再现了临朐从古至今的沧桑巨变,令人震撼。现场群众唐装、汉服的装扮,让群众文化大集市古风满满。

除光影表演这一亮点,临朐“秋季村晚”还设有千名娃娃绘长卷、群众文艺表演团队展示、“喜庆丰收节非遗赶大集”夜享汇、非遗特色农产品展览展销、后备箱集市等板块,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吸引大家参与其中。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山东省以滨州市沾化区、临沂市沂南县、潍坊诸城市等年全国“村晚”示范点为引领,在9月至10月期间,围绕国庆节、农民丰收节,广泛开展“秋季村晚”活动,同时,开展农民文化艺术季,发动各地文艺工作者和志愿者以小戏、小剧、歌舞、曲艺等形式,反映时代变迁和农民美好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乡村文化特色以及乡村振兴最新成果。

山西灵丘:一展乡土烟火气

▲灵丘县门头水乡“秋季村晚”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开市喽!”随着鸣锣声响,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新集市开市了。这可不是普通的乡间大集,而是为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暨灵丘县门头水乡“秋季村晚”举办专门设置的。这里的“秋季村晚”呈现了“集市烟火旺水乡”“水乡秋色无限好”“乡村PK我最美”“幸福欢歌落水河”等多个篇章,以创意贯穿美食美景,为当地树起了新的文化标识。

“四季村晚”,四时景致,各有重点,各有侧重。在表现乡土新收获、农民新面貌上,灵丘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将舞台延伸到农耕文化园,形成文化广场氛围;不仅有歌曲、舞蹈、罗罗腔小戏、快板、门头秧歌等艺术形式,还对灵丘特色小吃、非遗和农产品进行了展示展销。“灵丘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文旅产业生机盎然,希望大家通过这次门头水乡的‘秋季村晚’,感受灵丘的蓬勃生机和文化魅力,感受灵丘乡村的最新蝶变。”灵丘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白璐表示。

作为小寨“村晚”、车河“村晚”两届村晚活动举办地,灵丘近两年积累了不少“村晚”经验,加之山西省每年举办“高手在民间”等活动,更锻炼出一支精锐队伍,聚拢了大批文化能人、乡土艺人、文化志愿者和文艺爱好者。“这次的‘村晚’节目更精彩了。”村民们的积极参与,正是当地群众文艺创作能力提升的有力体现。

“以前我们出一个新点子,要反反复复沟通很久才能开始排练,现在大家很快就能领会要义,还能提出不少新见解。一个节目从内容策划到成型达到演出标准,过程越来越顺畅,大家配合越来越默契。”灵丘“村晚”总导演,山西省文化馆专家委员会主任、研究馆员李世平介绍,此次活动重点突出新时代、乡村振兴、丰收三大要素,节目短小精悍且具有代表性,各个年龄段的村民齐上台,演绎乡土鲜活画面,推介特色农副产品,共同将灵丘“秋季村晚”办成了沉浸式、参与式、体验式的综合性文化活动。“我们‘村晚’举办的时间就是以后新集市开集的日子。”李世平说。

让“秋季村晚”舞台与生活场景融为一体,节目与群众需求高度契合,场地为区域文化地标打下基桩,灵丘的“秋季村晚”在今年国庆假期凸显带动作用。有了“秋季村晚”活动和主题集市,村民们更有主人翁意识,表演更主动、更热情,村里人人都成了“村晚”推广大使,解读“村晚”节目内涵,宣传当地非遗,讲述青年返乡创业故事。各个村镇的“村官”登台亮相,解说本村发展实况,现场PK文化创意。前来逛览的游客深度参与,一边体验,一边打卡,对灵丘的风土人情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不少游客还改变了原来的一日游计划,留下来开启了深度游,收集灵丘的新印象。

“这段时间,这里的民宿都满满当当,大家逛‘村晚’集市,点赞‘秋季村晚’。通过‘秋季村晚’,更多人了解到门头水乡的绿水青山生态美、简单淳朴民风美和乡村振兴发展美。借此,灵丘文旅农商相融合的各个优势也被更多人认知。”灵丘“秋季村晚”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依托“村晚”的影响力,加快建设步伐,持续打造文旅项目,完善文旅设施,让“村晚”品牌成为区域发展的强大助力和展示平台。

江苏张家港:丰收景、喜悦情、文化味

▲张家港市冶金工业园(锦丰镇)建设村“秋季村晚”特设的亲子互动环节受访者供图

长江奔流入海,江水裹沙而积,孕育了肥沃土壤,沉淀出丰饶文化,这就是江苏省张家港市。“沙上文化”是张家港人豁达敢闯性格的根基,而当地百姓所称的“老沙”地区就涵盖了全国“秋季村晚”示范点之一——张家港市冶金工业园(锦丰镇)建设村。

“我们办的‘村晚’,全国的朋友都能看,这可不一般。”建设村“村晚”入选全国示范点的消息一传来,村民们便铆足劲动起来,共同的目标就是将村里的丰收景、喜悦情、文化味表达好并传递出来。

锦丰镇文体中心主任徐乐涛介绍,当地“秋季村晚”突出“沙上文化”这一特色,植根本地群众生活,注重艺术再现,充分展现地方民俗,反映出鲜明的群众性和地域性。“这激发了大家的认同感,受到广泛欢迎。村民们踊跃参与进来。”据了解,有村民早早就订好了中秋和国庆假期赴云南旅游的机票,但听说村里要办“秋季村晚”,当即决定退掉机票报名参加。

一台演出串起丰收场景,一个市集融汇文旅产品,一场村晚尽展物阜民丰。在活动层面,锦丰镇将文艺演出与阅读推广、农产品展销、亲子互动等元素有机融合。“村晚”演出在《龙腾虎跃》的高亢鼓乐中开场,分“村”暖花开、情如春水、光耀沙洲3个篇章,将“沙上文化”、非遗传承、特色产业等元素呈现在田间舞台上。在内容层面,《喜上梁》说“合”子等传统民俗,以精细贴切的艺术语言勾起村民们的热情,赢得满堂彩;以文明新风为主题的小品,诙谐中不失深刻,将真善美送进了百姓心中……诸多或感人或惊艳的演出场景,时时燃动“秋季村晚”现场。在互动层面,为提升青少年参与度,锦丰镇的“秋季村晚”还推出了手工DIY板块,主打亲子牌,由家长带孩子体验糖画制作技艺等,令融融暖意充盈活动现场。

不仅如此,活动还推出村里有好“市”,重点呈现全民阅读成果、特色农产品等。“现在,乡村的物产丰富、种类齐备。这次‘秋季村晚’的市集环节,本以展示为主,大家没带很多货品,哪成想,‘村晚’开始没多会儿,大部分点位就传来脱销讯息,大家纷纷又补了大批货。”市集负责人高兴地表示,“秋季村晚”带货能力有目共睹,引流能力也十分可观,足见大家对“秋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的积极性和认可度。

活动人气足、亮点多的背后,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涨的群众热情。记者了解到,锦丰镇是沙上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所在乡镇,沙上文化印象馆等文化设施条件好,阵地工作扎实。此次“秋季村晚”活动,又得到了张家港市文化馆的大力支持,由专业人员担任策划,乡村能人倾力组织,群众自发参与编排。“年,锦丰镇就出台了群众文体队伍建设奖励办法、精神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专项政策,明确要求建立优秀的文艺团队,突出特色,并给予一定资金扶持。近10年来,我们的文艺团队成长迅速,最多时候达到了74支队伍,非常活跃。正因有这样基础牢固的群众文艺团体,才有了‘村晚’作品的好底子、好呈现。”徐乐涛表示,此次“村晚”的举办,一方面精准满足了村民秋季丰收时节的文化活动需求,让能歌善舞、懂诗会画的村民有了施展才艺的空间;另一方面也提振了基层文艺团队建设,为下一阶段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好了场、铺好了路。

从锦丰镇的活动中,人们愈加体会到,“秋季村晚”的得人心之处不仅在于其喜逢中秋和国庆的天时之利,在于其群众演、演群众、演给群众看的基层地缘禀赋,还在于其成为提升村民文艺欣赏水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民立场在群众性文化活动层面的重要体现,因而展现出别样精彩。

年10月16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丰收时节里“村晚”进行时》

↓↓↓↓↓↓↓↓↓

责编:陈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