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农网」
锣鼓声声歌盛世,舞步翩翩庆丰收。12月3日,在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宝镜村,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十几名身着特色瑶服的民间艺人熟练地掌握着节奏,摆手、弯腰、击鼓,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宝镜村丰收节”在乡亲们的欢呼雀跃声中拉开了帷幕。捉鱼比赛,舞狮、舞龙、长鼓舞、画展等民间艺术表演精彩纷呈。
近年来,江华不断挖掘本地特色文化,提升文化价值,用特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让村民生活富起来,环境美起来,精神乐起来。
“今天来参加这个活动,感到很开心,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过的越来越好了,希望我们年年有余。”大圩镇宝镜村年过七旬的何文成满怀希望的说。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实现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提供重要支撑。
12月3日,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宝镜村举行丰收节。闫凤成摄
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
“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旅游,进一步讲好党的故事、先烈的故事,既有利于大圩未来的发展也有利于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凝聚人心。”大圩镇党委书记刘瑞平表示。在国庆节前夕,大圩镇以红七军十九师政治部旧址为“主干”,创新开发大圩镇“红军街”,对红军街进行摊位改造、墙体彩绘,宣传画张贴等旅游元素的优化。在10月1日,举办了“红军街,民族情”文化活动,一个景点,一段红军故事,游客们正全神贯注的听着讲解。“红军精神值得我们终身学习”中南大学来大圩支教的大学生在红军旧物陈列室中发出这样的感叹。
据统计当天吸引县内外游客2万余人,产生直接效益50万元。“今天一天挣得钱比我之前一星期还多”在红军街卖红薯粉的屈某乐的合不拢嘴。
创新古村落旅游发展模式助推乡村振兴
本着“摄影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传统古村落发展思想,大圩镇开始了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探索。宝镜村古居建于明末清初,占地80亩,由9井18厅组成,共间房,俗称“三堂九井十八厅”,至今经历了三百年的历史仍完整保存下来。从这里走出无数名人志士,“好学,爱国”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11月25日-12月10日,大圩镇以古民居三百年的历史文化为主线,举办宝镜古村“宝镜丰收节”抖音大赛,通过当下流行的短视频传播方式,将大圩宝镜丰收节的全新面貌展示给更多人,让“文旅小镇”这张名片“走出去”。进一步推动文化与农业、旅游、互联网等产业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当下,文化旅游在线上传播会更快,这种发展模式将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宝镜村支书何文平说。
10月1日,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举办了“红军街,民族情”文化活动。闫凤成摄
“党建+文化”新思路聚力乡村振兴
文化兴则乡村兴。素有“千年瑶寨”之称的桐冲口村位于湘江乡境内,具有深厚的瑶族文化底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盘王大歌》《长鼓舞》传承基地。年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是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点和湖南省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如何再创佳绩是桐冲口党支部书记一直思考的问题。
年10月,全县推动“乡村振兴月例会”,以此为契机,桐冲口以“党建为主线、村部为阵地、村民为主体,文化为灵魂”,创新“党建+文化”新模式,汇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村党支部书记一边发展优秀党员一边积极听取村民建议,将大部分的集体经济收入用来搞旅游设施建设,打造具有特色浓郁的体验项目,实现从令人枯燥乏味的简单视觉旅游向丰富多彩的精品小城镇休闲旅游体验转变,目前不仅具有现代元素的民宿吊脚楼,风雨桥、文化长廊、游乐园等景点,在重大节假日还推出了自行车游、竹筏游、皮筏艇漂流、抓鸭子、篝火晚会、“瑶族情”民间表演等体验活动,实现了“游”与“留”的双重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
文化是促进城与乡、人与人之间交融的根本。永州市江华以文化引领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挖掘透着乡情、乡俗、乡恋、乡愁的原生地域文化,融入现代化的旅游模式,促进文化、农业、旅游业、互联网深度结合,延长文旅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梁天胜闫凤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