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新闻 >> 正文 >> 正文

胡汉珍彩扎闹龙年

来源:锣鼓 时间:2025/6/29
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 http://www.yushiels.com/m/

胡汉珍(前)和搭档在赶制龙灯

龙年春节刚过,温州市级永嘉彩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汉珍还没停下手头的忙碌。春节体现在他身上,是具体而微的,从篾编开始到剪纸、裱糊、绘画、雕刻、裁缝……去年10月一直到现在,从他手里已经接连扎出了三四只大型的彩灯龙、板凳龙、小型的鱼灯、船只以及各式各样的彩扎人物像,并随着春节万千归乡的人流,这些彩扎作品也被送往到各地的景区、庙宇、祠堂中,成为迎接新春一代又一代重叠的记忆。

疫情放开的第一个春节,胡汉珍感到往日的热闹氛围又回来了,永嘉乃至温州各地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民俗活动又重新流行起来,他的彩扎手艺也重新“活”过来了。

制彩扎过龙年,往日风采重现

“龙灯做得怎么样了?明后天我们就把龙档带过来一起组装好带走。”“好的好的,已经基本上搭好了,就差裱糊了……”春节刚过,家住南城街道前二村的胡汉珍又接到了新订单,他要在农历正月十三之前赶出一支板凳龙,因此在人人修生养息的春节里,胡汉珍却几乎忙得脚不沾地。每天早上六七点就开工,一直做到晚上十一点多,就连嫁到绍兴的女儿回来探亲,胡汉珍也没怎么挪过身子。春节期间,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不免都要交给妻子胡春操持。

“今年生意好,有得忙咧!”胡汉珍笑着回应妻子道,说完便又一头扎进彩扎里。胡春倒也不在意,她已经好几年没见丈夫如此忙碌了,在这个从事彩扎三十年的家庭里,似乎也只有忙碌的春节,才像个春节的样子。

“疫情那几年都没什么生意了,我基本都闲在家里。最多就是参加一些非遗进校园、非遗展览什么的。”多年前,胡汉珍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彩扎班子,最多的时候有二十来人,其中不少都是他自己培养的徒弟,以往每年年初,他总是带着自己的班子,活跃在温州各地,用精湛的纸扎技艺,为各种节庆活动带去了浓浓的乡土气息。

在胡汉珍的家中,两间5层的通天房,如今仍摆满了彩扎的人物像、亭阁和诸如马匹、船只等人物附件纸扎品,只留下窄窄的过道走人。“本来班子也还算勉强维持得住,疫情一来就直接解散了,根本接不到活,大家都各谋生活去了,有的就干脆不做彩扎了。”胡汉珍自己也一度找了些别的临时工做着,忧愁着不知往日的手艺何时还能重新捡回,他唯一可以确信的是,每逢过年和年俗活动,永嘉民间都少不了彩扎。

“去年9月多开始接到电话订购了,大的订单也好几个,我这手艺,温州地区已经不多,所以打过来问的不少。但是我实在是已经忙不过来了……龙灯做好了,村民都围着看,说漂亮,大家喜欢,我们也觉得高兴。”

在今年岩头镇苍坡古村的“年味苍坡”活动中,位于莲池中央的两支12米长的彩灯龙,就是出自胡汉珍之手。据介绍,这两条彩灯龙的制作与原先的纸扎工艺还有所不同,不仅能放置于水面之上,还有巧妙设计以达到“龙吐水”的效果。而受疫情影响,胡汉珍已有4年没有制作大型彩灯龙了,因此他制作也格外仔细,剖竹、装骨架……都细致打磨,甚至还找来了自己曾经合作二十多年的老搭档,一起帮忙。胡汉珍表示,在有3至5人共同制作的前提下,这样的两条彩灯龙也需一个月多时间才能完工。制作龙头最为费时,龙牙、龙舌、龙须都得细细打磨,光龙头一个人制作,就至少需要2天。

龙年与龙灯最为相配,今年胡汉珍的手里已经出了好几只大型龙灯,眼下正在制作的板凳龙,不久也将带着它独有的美好寓意走进千家万户,送上属于龙年的祝福。“我们这种传统工艺能被大家记住,我也很高兴的,春节虽然很忙,但这对我们大家来说都是好事,希望在年节时为大家带去新春祝福。”胡汉珍说道。

大型龙灯上的配饰

鱼灯

传技艺广奔走,30年坚守非遗工艺

永嘉彩扎是传统民间工艺,汇集扎制、裱糊等工艺,综合绘画、剪纸、雕塑等装饰艺术手法,艺术化再现了花鸟虫鱼、人间百态,在当地有“民间风俗文化小百科全书”之称。胡汉珍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永嘉中塘这一片区是全县彩扎手艺人最为集中的地区,甚至温州地区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龙灯、鱼灯等也多出自于此。

“我小时候中塘这边的彩扎制作已经很出名了。我原来是刷油漆的,后来因为在庙宇里面做工,接触到了这个手艺,就去跟着师傅专门学的,学了三年以后才出师自己干。”

胡汉珍15岁开始学习彩扎,年,胡汉珍成立了自己的彩扎班子,从此以后,每年天中,至少有天,他都带着班子在温州各地四处奔波,吃住在庙堂。他说,温州地区除泰顺外,其他地方的节会活动,都会邀请他前去,这些年来,他对温州各地的风俗,早已是熟稔于心。

“就拿龙灯来说,温州地区的样式就有二十多种,就算是同属于板凳龙、虾姑龙的,也有很多不同的造型。”据胡汉珍接触过来,这些年彩扎的制作工艺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古早的做法可能慢慢地被一些新的想法取代了,原本古式的彩扎,相对来说比较简陋和粗糙,但现在人们普遍的要求都是华丽一些、喜庆一些,我们也会根据市场的要求做出调整,要求实际上是越来越高了。”制作彩扎需要细腻的手法和极高的耐心,一件彩扎品,须经拓面模、做篾身、糊纸、油漆、刻脸、外形装裱等工序,难度更高的还要集篾编、剪纸、裱糊、绘画、雕刻、裁缝等工艺为一体,这也让许多年轻人对这门手艺望而却步。

“现在我们村里干这一行的最年轻的也四十多岁了,基本都是我当初带出来的那一批,我们当然也希望这项技艺不会随着我们老去。”胡汉珍今年已经60岁了,对他而言,彩扎这门手艺虽然一直是他的营生技艺,但这么多年下来,其中也早已饱含着深厚感情。

“平时收入也只够养家糊口,有时也想过转行,但想到还有这么多村民跟客户的信任,还是选择坚持,都是有缘分才会走到一起的。”胡汉珍表示,在彩扎还没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前,他的作品已经被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收录展出,那时候他只觉得这是对他彩扎技艺的一种认可,而如今,他觉得这更是一份责任,他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这一技艺。

“今年鱼灯也做了不少,有人还在网上买了鱼灯样式的材料寄过来,让我组装,我说我不做组装的,老的东西虽然不一定有多好,但总归是属于咱们自己的,家乡味道。”

在胡汉珍的家门前,新春的炮响还没结束,日暮渐沉,一支支龙灯在人群的簇拥下缓缓出街,锣鼓号角齐鸣,恍若有一种盛大的荣光降临。今日客户端记者厉梦瑶/文陈胜豪/摄

报喜鸟年会上的鱼灯出自胡汉珍之手

胡汉珍为苍坡古村制作的彩灯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