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被称为酒城,绝不是浪得虚名,这里不仅出好酒,也有不少人好喝酒,单是喝酒可没有意思,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不爱喝寡单碗(只是饮酒),饮酒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消遣和放松,好酒好菜自然舒服,但是仅仅是满足口服之欲望,那可多无聊。于是自打酒诞生起,估计就有人想出很多喝酒的方法来增加喝酒的乐趣,这其中行酒令就是中国酒文化的一大特色。
古人行酒令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无法考证,不过在王羲之那个时候最流畅的一定“曲水流觞”了,这个我国古代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fúxì)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
这种传统历史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曲水流觞”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欢庆和娱乐,二是祈福免灾。当然也成就了王羲之的《兰亭序》。
后来还有很多地方有流杯池的遗迹,古人也多用来作诗吟咏,这算是最早的酒令了吧。
红楼梦里的酒令已经从这个跨度到了划拳,其实文人雅士的爱好比较对文化素养要求还是太高,你我老百姓喜欢简单粗暴,人民喜欢的才是最能流传的,所以今天划拳还是在酒桌子上最常见的一种游戏形式,但是说句老实话,进入了年以后,老一辈的泸州人还可能划拳,今天年轻一代下个馆子,划拳的不是没有,确实少了很多。
想一想也许是大众素质改变的原因吧,吃饭如果空间不封闭,恐怕还是容易影响到别人,当然他们在夜市和夜店也划拳,但是基本不用老一辈那一套,年轻人都觉得旧东西土,不过我觉得还是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些泸州的老酒令,算是对逝去的岁月的一种纪念吧,另外补充一下,沽酒客也划不来,也不爱喝酒。
古代起中国的饮酒行令“酒令”甚多,古往今来就有划拳、打码、估神仙、数蜞蚂、数十八罗汉、提灯笼、肉锣鼓、赶场、吟诗应对等等。其中尤以划拳最为普遍。其他地方划拳,喊一就一,喊二就二,或连喊三字如,六六六呀!八八八呀!惟泸州人划拳名称多、划法多、禁忌多、变化多。一句话叫做“板眼多”,颇有地方色彩。
首先,泸州拳在拳名上就曾有地名拳、书名拳、一字清、定八杯、广东拳、爬海拳、打擂台、跑马桩、关猴子、蛇脱壳、苦中苦、南北派、划单双、棒打虎、四不忌、大堂拳等等。各种拳名,一时一兴,拳数、酒量共同议定,无统一的“政策”规定,十分灵活自如。
泸州拳的一个特点是样拳多,如搭手喊四或四季财,喊没喊上都不作数,只是样一样表示准备开始,第二手才正式分胜负。有的第一手出拇指喊请!第二手仍出拇指喊哥俩好、两辈人、两朋友等明确关系,第三手才正式分输赢,前两手都是样拳。划拳中如头脑反映不过,出手未发音,或跟着对方滚一句均不作数,仍是样拳。
泸州拳的另一个特点是禁忌多。首先是不能“倒大旗”,即除握拳头减“零”外,凡伸手指均不能不伸拇指,否则是对对方的不礼貌;和上司、长辈划拳中,样拳和第一手不能出拳头,叫作用拳头“打人”,是对上司、长辈的不尊敬,许多人两父子是不划拳的,也在禁忌之中;划拳还要看对象,如和罪犯、娼妓等划拳,显然有失体面(当然不知者不为过);禁忌中还注意要跟着时事走,不要与有关大政方针有冒犯。
泸州人划拳,口清词雅,多用吉祥语、义词、典故或福。如一心敬你!二红两喜!桃园结义!四季发财!魁魁要首!高高要升!七巧图!八仙过海!久长会!十全十美!不过也有些人,多喝了几杯,昏昏然,开口随喊:二麻麻嘛!三锅桩嘛!八(白)单碗嘛!酒(九)好吃嘛!虽然有些俗气,却也生动有趣。
今天泸州的饮酒总觉得它已经温和很多,也少了往日那种特殊的氛围,也许是自己不再喝酒的缘故,也或者这就是时代的变化,并没有什么遗憾和可惜,当然记录这些曾经又能勾起往日的美好回忆,也算一件愉快的事情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