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发展 >> 正文 >> 正文

民俗瑶胞们的一场狂欢江永勾蓝瑶寨洗

来源:锣鼓 时间:2025/6/15
(勾蓝瑶寨大门。)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傅聪蒋茜通讯员陈健林任泽旺“瑶寨美景惹人醉,远方宾客醉忘归……”6月15日,农历五月十三,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寨格外热闹,瑶家男女老少穿上五彩缤纷的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尽情狂欢。这天是勾蓝瑶寨传承千年的节日——“洗泥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游客约2.6万人走进瑶寨,与瑶胞欢度节日。(勾蓝瑶文化传承人、76岁的欧阳绪珍高声朗读祭文。)(龙狮拜门楼。)勾蓝瑶寨的“洗泥节”由来已久。旧时,勾蓝瑶的田土离村寨较远,为方便生产,瑶民们在田地里盖起“牛庄屋”,一层关牛,二层住人。农忙时节,男人住在“牛庄屋”,女人白天为男人送去衣食,并与男人共同耕种,晚上回家操持家务。每年农历五月忙完耕种,男人可以洗净脚上的泥土,回家歇上一阵,“洗泥节”正是瑶胞们庆祝夫妻团聚的节日。年,“洗泥节”入选湖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村民正在用泉水洗衣服,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洗泥节’比过春节还隆重,哪怕离家再远,大家都要赶回来吃‘洗泥宴’。”勾蓝瑶文化传承人、76岁的欧阳绪珍向记者介绍,每逢这一天,外出打工的子女都会千里迢迢赶回来与家人团聚,已出嫁的女儿也会携夫带子回来过节。客人到了瑶家,先要喝瑶家油茶,再吃当地糍粑,然后才是鸡鸭鱼肉上桌,这是瑶族待客的最高礼仪。(身穿节日盛装的瑶族母女。)“摸到了!摸到了!”勾蓝瑶寨蒲鲤井举行了“洗泥摸鱼”活动,瑶汉同胞纷纷跳入水中,不时有人兴奋地将摸到的鲤鱼举过头顶。在一旁观看的村民欧阳凤玉告诉记者,摸到的鱼越多,寓意收成会越好。(在荷花池里拍照留念的游客。)(盛开的荷花。)夜幕降临,勾蓝瑶寨的表演厅内灯笼高挂、锣鼓喧天,大家围戏台而坐,互敬瑶家米酒,再慢慢品尝瑶家油茶、苦瓜酿,观赏原生态民俗表演。戏台上,瑶族姑娘、小伙子本色演出,随着唢呐、二胡等传统乐器奏出的乐声跳长鼓舞、对唱瑶歌,还通过重现洗泥巴的场景,表达节日的喜悦和对丰收的期盼。(勾蓝瑶文化传承人、76岁的欧阳绪珍正在指导孙女打瑶族拳。)(“洗泥摸鱼”活动现场。)(“洗泥摸鱼”活动现场。)如今,“洗泥节”已成为勾蓝瑶寨旅游主打产品,每年都会有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年以来,勾蓝瑶寨成立旅游开发公司,鼓励村民以古民居、土地等入股,并组建了农家乐、民俗文化表演等合作社,抱团发展旅游业。去年,勾蓝瑶寨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近元。今年1月至6月上半月,已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