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孝军(左三)带领他的威风锣鼓队演出每周二三和周五,只要天不下雨,71岁的老人申孝军都会带上他的威风锣鼓队或秧歌队,到乌当区新创路边一处人行道上或在创业路浦发银行门口、松溪河湿地公园内排练。他们,已经成为这一片的一处亮眼风景线。申孝军老人年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桃镇乡牛沟村。他说,不只是家乡,应该说是整个陕北都是锣鼓和秧歌传承得比较好的地方,“只要会走路,就会跟着扭秧歌,就会学着敲锣打鼓”,申孝军这样形容这种民族非遗文化的传承。
申孝军老人充满激情的表演
秧歌队在排练中从小耳濡目染,加上自己的不断琢磨、学习和总结,还时不时利用回老家米脂探亲的机会“偷师学艺”,“看人家哪个鼓点好,就努力学到手;哪个扭秧歌姿势好,也力争学会学好,由此多年,申孝军老人在锣鼓打击和扭秧歌方面积累了较高的技能。但是,他乐于把这些技能传授给别人,从年到现在,他在乌当区的新天街道顺海村以及新创路街道办等地组建锣鼓秧歌队、威风锣鼓队,把他学来的技能和经验逐步传授给了队员。现在乌当区从街道办、乡镇先后发展起来锣鼓队40余支遍布各个乡村街道,秧歌队3支。每逢重大节假日,各地的锣鼓(秧歌)队基本上都会参与本地重大活动开始前的表演。也因他们的表演,极大的增加了活动的热闹氛围。
申孝军(左侧吹唢呐者)在带领锣鼓队演出此外,他们还会参加区、街道办的公益慰问演出活动。当然,也会参加一些开业庆典商演,以维持日常的开销和减少队员的经济负担。申孝军老人现在是乌当区威风锣鼓协会主席。在他来之前,乌当区的锣鼓发展还不成大气候,全区街道、乡镇加起来不过两三支队伍、几十人,秧歌队则基本就没有。在他的带动下,乌当区现有威风锣鼓队员10多支,队员多人,锣鼓秧歌队3支,坚持长年活动的一支、队员45人左右。
秧歌队在参加慰问演出申孝军说,乌当区的威风锣鼓、秧歌,是在乌当区老体协、创新街道办等单位和协会的重视和支持下才发展起来的。乌当区业界人士告诉记者:“申孝军老人付出了辛苦的努力,也让乌当区的威风锣鼓队、秧歌队水平上了新台阶!”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剑
编辑肖阳编审李中迪钟俊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