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文化艺术特色,也彰显了一个地方面的历史文化底蕴!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全国共个和乡镇(街道)和县(县级市、区)上榜。咱们重庆,就有四个民间艺术上榜,包括木洞山歌、铜梁龙灯、癞子锣鼓、秀山花灯。“渝视点”带你去一一了解。
木洞山歌:可追溯到上古时代
大田薅秧沟对沟,捡个螺蛳往上丢……这是木洞山歌中薅秧号子的一句。
木洞山歌是重庆巴南区木洞镇民众传唱的传统山歌歌种,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中经战国时代的“下里巴人”、汉代的“巴子讴歌”、唐代的“竹枝”,直至明清演化形成木洞山歌。
木洞位于重庆东面,长江南岸,是重庆巴南区的一个镇。在春播的插秧时节和金秋水稻的收割季节,木洞镇广阔的田野上,人民会边劳动边唱起巴渝山歌。年5月20日,木洞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的战国时期,楚宗王作的《对楚王问》中,就载有以木洞山歌为主体的“巴人歌谣”。木洞镇,处于长江黄金水道岸边,历史上是水陆商贸集散地,人杰地灵,孙中山辛亥革命大元帅府秘书长杨沧白先生、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都出生于此。木洞山歌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巴渝文化的熏陶下,经过当地群众千百年来在劳动和生活中的不断创造、积累和提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巴渝山歌文化,同时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民间山歌手。
铜梁龙灯:始于明朝,曾两次参加国庆盛典
夜空中,龙舞,打铁水,喷火花,人在火中舞,龙在火中飞,别有一番景象!每年春节期,铜梁龙灯成为人们观看娱乐方式之一。
铜梁龙灯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既是彩扎的龙和灯,又是以龙和灯为道具的舞蹈,是集舞蹈、音乐、美术、手工艺品为一体的铜梁龙间综合艺术。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中华民族的一种习俗。
铜梁是著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以龙灯艺术享誉海内外。年和年,首都举办建国35周年与50周年两大盛典,九条铜梁大龙先后象征九州中华,在天安门前翻腾起舞,分别接受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受到领导们的称赞。先后在国家级大赛中十获冠军,在国际大赛中两夺魁首,成就辉煌。
铜梁龙灯品种众多,分龙灯和彩灯两大系列。龙灯系列阵容强大,主要有气势恢宏的铜梁大龙,端庄威严的正龙,激越火爆的火龙,古朴豪放的稻草龙,典雅灵秀的荷花龙,铿锵悦耳的竹梆龙,以及多姿多彩的彩龙、扁担龙、板凳龙、滚地龙等。彩灯系列幽默风趣,主要有大凤凰、亮狮、开山虎、鱼跃龙门、猪啃南瓜、犀牛望月、十八学士,以及三条鲜、蚌壳精、泥鳅吃汤元、雄鸡戏蜈蚣等。各种龙灯、彩灯因其品类不同而舞蹈各异,可以根据需要随意组合,既可在舞台上作专业演出,也可在广场上作大型表演。
铜梁龙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据考证起于明,盛于清,而誉于今。民间每年新春耍龙灯拜年,端午赛龙舟祭江,遇大旱玩黄荆龙求雨,企望龙凤呈祥,人寿年丰。古往今来,由笃信逐步演化为娱乐,相沿成习,孕育了铜梁龙灯这一巴渝民间艺术之花。
癞子锣鼓:距今有余年历史
梁平癞子锣鼓是重庆市梁平区境内流传的一种传统民间器乐。在梁平,前人有蜀人朝山,锣鼓喧天之说。历年来,梁山癞子锣鼓与当地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每逢节日盛会、开业庆典、生日礼仪、婚丧嫁娶等,人们总爱用梁山锣鼓来渲染气氛。一年一度的梁山锣鼓迎春抢彩已成为当地代代相传的民俗习惯。此外,还可根据人们生产劳动、生活的需要,即兴在乡村院坝、田间地头进行演奏娱乐。
起源年代已不可考。据清代该县文人蓝逸清的《竹枝词》记载,梁平癞子锣鼓应该在明清之际就已广为流传。年5月20日,梁平癞子锣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山锣鼓距今已有余年历史,它是梁山祖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当时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和主要文化娱乐活动方式。由于它具有声音洪亮、气氛热烈、耐人寻味的特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解放以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梁山癞子锣鼓的发掘、整理,收集了大量的锣鼓引子,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锣鼓比赛,营造节日气氛,丰富文化生活。
年,韩国长江中下游民族风情考察团一行专程来梁平考察,目睹了梁山癞子锣鼓表演后称赞道:梁山癞子锣鼓风格独到,乡土气息浓厚,颇具民族特色,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秀山花灯:起源于唐朝,《黄杨扁担》享誉国内外
秀山花灯,是我国西南地区花灯艺术中的一支重要流派,是集宗教、民俗、歌舞、杂技、纸扎艺术为一体的民间文化现象和民间表演艺术,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遗产。
秀山花灯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花灯艺术最具代表性而命名,又称跳花灯、耍花灯、花灯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舞说唱艺术,广泛流传于四川、湖南、贵州、湖北四省交界的土家族聚居地区。
秀山花灯它起源于唐宋,延续于元明,兴盛于清代,是一种集歌、舞、戏剧和民间吹打于一体的以歌舞表演为主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秀山县素称花灯歌舞之乡,其花灯戏源于汉族灯儿戏,后来融入了秀山土家族、苗族的歌舞表演技巧,发展为一种格调新颖、歌舞动人、为汉、土、苗各族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
秀山花灯以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风格独特而脍炙人口,广泛流传。著名的花灯歌曲《黄杨扁担》、《一把菜籽》等,就登上了全国的大雅之堂,享誉国内外。
秀山花灯音乐,除外来的音乐成分外,还融合了当地的民歌、山歌、小调、戏曲等的有益成分,形成了具有当地民族风格、风情的音乐形态,旋律优美、转调新颖、结构规范、节奏鲜明,富有舞蹈性,给人以诙谐风趣、喜庆欢乐之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