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资源 >> 正文 >> 正文

你们家乡过年打不打铜锣这个地方的闹年锣和

来源:锣鼓 时间:2022/8/26
哪个医院治白癜风较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我家乡过年期间不仅有打锣的,还比较热闹,主体现在“闹年锣”和“赛年锣”。

我的家乡位于湖南省发邵阳市绥宁县,是一个苗侗为主少数民族大县,少数民族人口点66%,少数民族风情独特,有一些过年的风俗比较古老,尤其是在打锣方面更是如此。

闹年锣

打闹年锣是绥宁苗乡侗寨传统民俗活动,从清乾隆年音开始,到现在已流传多年。

根据地方史志资料,打闹年锣起源于清乾隆年间,而绥宁及周边地方的苗乡,如靖州、城步等民间传说,此风俗在苗瑶侗村寨之中自古就有,于乾隆年间因朝廷减税赋达到鼎盛期。

据清同治版《绥宁县志》和新修版《绥宁县志》载:

清朝乾隆继位之初,官府在绥宁、城步对苗瑶村寨横征暴敛,加增设军营、保、哨、汛,没收的苗瑶田、地、山,赏赐给汉民耕种,让他们充当民堡的堡卒,以达到监视和镇压苗民的反抗之目的。乾隆五年()三月,在清朝政权的高压统治下,湖南境内绥宁县、城步县和广西境内义宁县等爆发了以粟贤宇为首,以苗民为主体的,多民族参加的起义,当时清廷派重兵镇压,起义失败。此后数年间,湘桂两省边境的各族继续进行反抗斗争,迫使清廷对湘桂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让步政策。

乾隆十年(),朝廷免征绥宁、城步苗米石7斗,三十五年()年,免征苗米数增加到石5斗。缺衣少食的苗民一片欢呼,苗民们为了庆祝来之不易的胜利,他们吹芦笋、跳苗舞、敲锣打鼓,游村串寨,通宵达旦。

从此以后,这种文化娱乐活动每年春节期间都会进行,一直延续至今,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民俗风情。

闹年锣有其锣鼓点子独特,节奏强烈,铿锵悦耳,锣鼓点子是按“冬不隆冬锵,乾隆免我五百七十八担粮!”的谐音敲打,充分体上了当时苗瑶人民斗争中获得胜利的自豪感。

打闹年锣表演队伍一般由5人以上组成,道具有两副钹、一面班锣、一面大锣、一只大鼓。打闹年锣有两种形式:

一种叫做游村,也有称游寨、游团等。即打闹年锣队伍到村寨走家串户。这种形式一般是腊月初八以后开始,打闹年锣的队伍每到一户人家,先要表演一打锣鼓,然后停下来,由一人领唱,全体表演人员合喝,喝的调子是一种轻快的民间小调,如:“锣也停来鼓也停,停的锣鼓说原因。今天(夜)出门南风大,顺风吹落贵府门。顺风吹落贵府门,如同进了北京城。……”下面的词就是对主家的祝福语,可按固定的词唱,也可以自由发挥。唱完后,又是一阵表演,接着往下一家。此种活动到户上,不收任何钱财,纯属公益活动。

另一种叫做锣鼓会。这一种形式一般从腊月二十六或二十七开始。一个寨子里或多个寨子打闹年锣队伍集合到指定的场所点燃篝火,一般是寨子相邻处的土坪,平时为山歌场。钹、班锣、大锣、大鼓分类组成四个方阵,按统一的锣鼓点子敲打,参加表演的人从几十到上百人,锣鼓敲打起来,气势磅礴,声振原野。休息间歇,男人吹奏芦笋、唢呐,女人跳苗舞。有时打闹年锣的队伍间相互进行比赛,要进行三天三夜,直到除夕才能回家。

赛年锣

赛年锣,与闹年锣的来源不同,据说当年是为了村寨自保进行练兵,开成了这种风俗。

赛年锣就是在除夕之前,由两到三个自然院落之间进行打锣比赛。赛年锣比赛的器具有两副钹、一面班锣、两面大锣、一只大鼓。比赛场地设在自然村落的山脊岭背上。比赛时间,如果腊月有三十日,就从腊月二十七的早晨开始,如果腊月只有二十九,就从腊月二十六早晨开始。比赛的时长为三天三晚。

每年的腊月临近比赛的日期,几个院落的人分别在各自的场地上,搭起木架,将两面大锣吊在木架上,固定好,系牢。两面大锣将是这场比赛的主角,一旦有闪失,就会输掉比赛。然后,他们还得准备火把和柴火,火把用于夜里照明,柴火用于晚上的篝火。再就是在二十六七以前,全寨子里的人家都要杀好年猪,打好糍粑,备好年货,给赛年锣活动留足时间和劳力。最后的是从院落里的精壮劳力中挑选选手,提前进行热身。

赛年锣时,随着三声号炮(地铳)响起,几座山岭上的锣鼓齐鸣。按传统的比赛规则,钹、班锣,大锣、鼓四种器具只在开始时一定要同时敲响,钹、班锣、鼓三种是辅助性的助威器具,在比赛之中可以敲敲停停,而两面吊在架子上的大锣是双方比赛的主角,开赛后就不能停,不管白天黑夜,要一直敲击下去,哪怕遇到的天气是天寒地冻,风霜雨雪,也要挺住,谁先停下,谁就输了。

比赛时参赛人员不断地轮换上阵,轮换时也必须保持锣声不歇。赛年锣之名也就是由此而得来。夜幕降临时,两座山岭上点上火把,燃起篝火,两个院落的男女老少都来为参赛人员加油、鼓劲、助威,呐喊声、锣鼓声撼动山野,双方敲锣打鼓人干劲十足,打出兴致来了,他便脱光衣服,赤膊上阵,还一边敲锣打鼓,一边跳着原始粗犷的舞蹈。

在赛年时,各方还得防止年锣被人“偷”或“抢”走。谁来“偷”“抢”年锣呢?当然是参加比赛的几个村落,他们都暗中派出了小分队,想方设法要把对方的年锣“偷”“抢”到手。被“偷”“抢”年锣的寨子虽然有预备的,马上可以顶上去,但要“赎回”被“偷”“抢”去的年锣,在春节期间要隆重招待“偷”“抢”人酒饭。据说,赛年锣时设置这种“偷”“抢”去年锣,实际上是古代出于对防范土匪对寨子的侵扰,为的是演练各寨子随时随地都要提高警惕,后来就演变成了一种固定的风情。

到了第三天,也就是除夕的前一天,两个寨子的老人和妇女就忙碌起来,他们要准备好三个寨子人的一同就餐的年夜饭。赛年锣的比赛输赢规则是,如果哪一方输了,输了的那方寨子的人,得请赢了的寨子人一起吃年夜饭。

我家乡过年除了这两种打锣外,还有两种,一种是舞龙灯时锣鼓喧天,另一种是唱土地时打小班锣。这种活动全各很多地方都有,在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了。

最后说说我喜欢农村的哪些习俗,我的回答是,喜欢一些集体的活动,比如上面所说的闹年锣、赛年锣、舞龙灯等,这种活动出工出力都是义务性质的,参加的人都具很强的公益心。只是现如今,这样的活动越来越少了,回寨子过年的人都是来去匆匆,哪里还有心思参加这种集体活动。

本文参考书目或文章

《闹年锣》(杨焕礼)

《赛年锣》(杨焕礼)

《绥宁县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3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