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戏曲音乐重要组成部分的打击乐,它在整个戏剧演出中的重要地位。戏曲是多种艺术的高度综合,然而,最主要的莫过于音乐与表演的综合,那么司鼓就是音乐与表演之间不可或缺的纽带桥梁。一个理想的司鼓不仅要具备娴熟的掌握打击乐的演奏技巧,还要有厚重的文学、表演和戏曲音乐方面的知识,还得有调动和组织戏曲乐队各个环节协同作战的能力。
一、定位一个“伴”字
虽说司鼓是戏曲乐队的核心和灵魂,但它对文武场面,甚至对整个演出都肩负着一定的指挥作用。我们要始终明确打击乐的职责,一是为剧情服务,二是为演员伴奏。戏曲乃综合性极强的立体艺术,无论舞美、灯光、服装、道具、化妆,还是文武场面的各类乐器,一切都必须以演员为核心,都必须服务于演员的表演。常说演员属于红花,那其它的艺术皆为绿叶,那么,作为绿叶之首的司鼓,不但自身要定位准确,还应率领整个乐队在演出中切实起到伴奏的作用,切忌各自为战、以我为核心、甚至喧宾夺主。
适逢每场戏的演出,司鼓总是根据演员的表演动作、表情、唱腔、道白、舞蹈等,配以适当的锣鼓经来指挥乐队进行伴奏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却又反之,即演员的表演又要受锣鼓经的制约,因此司鼓与演员要互相默契配合,统一步调、统一行动,甚至是心灵相通,这样才能达到动作整齐协调,舞台呈现完美无缺。作为常规舞台的演出,各方面的艺术呈现都有一定的规律尺度,但同一剧目的每一场演出,绝不是简单的重复,严格地说,每一场演出,都有其新的发现和创新。譬如演员本人的自身条件、精神状态、观众情绪,以及其他外部条件反射,都有可能带来临时发挥所出现的各种细微变化。这就要求司鼓演奏者,在熟悉剧情、了解演员、熟记唱词、台词的同时,必须具备灵活、敏锐的观察和应变能力。老道娴熟地根据剧情要求,达到轻重缓急有序,抑扬顿挫适度,更好地为剧中人增色,为剧情添彩。
二、突出一个“情”宇
突出一个“情”字,就是要求司鼓演奏者用心感悟剧情,用情体味人物角色,使自己深深融入剧情之中,直到圆满完成伴奏任务。作为一个称职的司鼓,不仅要练就双手的基本功(鼓条功),熟悉通常运用的曲牌、唱腔和锣鼓经,还要娴熟掌握大量的演出剧目(包括其他剧种),因为这些剧目中凝聚了许多前辈艺术家积累的宝贵经验。只有通过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实践,才能逐步悟出戏曲艺术的内在规律,更好地把握舞台节奏,打出剧情的高潮起伏,打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因此说,司鼓必须吃透演员表演所赋予锣鼓那活生生的情感内容。文武场面是一个完整的集体,司鼓不仅指挥着武场的各类打击乐器,还对文场管弦乐的伴奏起着不可或缺的指挥和引领作用,它不但掌握节奏变化,更有着强化旋律色彩,突出强弱关系的功能。因此,司鼓不单要精通锣鼓经,也应对戏剧的音乐旋律、唱腔走向、节奏变化,甚至具体到某一个演员的特点,都得熟知于心。因为,对不同时代的不同故事,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表现,都要有具体透彻的分析,在继承传统手法的基础上,寻求更加完美的手法作为个性特点,设计创作出新颖多变的艺术手段,使其锣鼓经得以科学灵活的运用,进而更加准确的体现出各种交织复杂的矛盾冲突,更加形象的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并以此推动剧情发展,达到音乐、表演和整个舞台艺术呈现的尽善尽美。
三、追求一个“准”字
准求一个“准”字,就是要求司鼓演奏者在演出过程中,不仅打得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打得“准”,确切地说在服务剧情和演员上力求精准无误,恰到好处。要说戏曲的打击乐有着一整套的表现程式,但在伴奏应用当中既要合乎戏曲的一般规律,还得创造性地运用程式,以此达到更深刻、更形象、更准确地表现人物。司鼓在配合演员的表演中,往往需要运用大量的打击乐,并依照剧情需要配以与之相适应的锣鼓经,但他绝不是机械地搬用。比如同一个“长锤”,同一个“凤凰三点头”,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物身上、不同的剧情需要,各自有着自己的用途。锣鼓经的使用十分讲究,如演员的一招一式、一惊一吓,甚至一个眼神、一声冷笑等,其中打法区别种种。这些虽都是仅仅一个小小的鼓点儿,但运用起来都是经过仔细揣摩、分析,才得以恰到好处的使用的,否则就会导致画蛇添足,甚至弄巧成拙。
因此说,一个优秀的鼓师,面对整台演出,要使乐队听起来有筋骨、有血肉,并显格外的丰满、灵动,必须具备点、打、滚、捻、抽等厚重扎实的鼓条功,以及边、支、摁、擞、抖等手势的巧妙运用,在具备娴熟精道的基本功的前提下,必须对全场音乐和演员的表演了然于胸,不能有丝毫的瑕疵闪失,这对乐队司鼓来说尤显至关重要。
四、达到一个“美”字
戏曲乐队的司鼓,除具备最基本的素质和技能外,还要在熟能生巧的过程中,能够悟出戏曲美的艺术精髓,能在枯燥乏味的技术性训练中,随时渗透技巧与戏曲美感的大量元素,不断赋予技术一定的创新力、感染力。在板头与唱腔之间、场景转换与人物交替之间,一定做到妥帖自然、天衣无缝,使得整个剧情的节奏运转在音乐的伴奏映衬下,井然有序发展,颇具一气呵成之美感、快感。另外,打击乐的演奏,一定准确把握音色之“美”,一定把死的乐器变成活的技巧。尤其对自己操作乐器的性能、性质、特点、音色,必须十分了解,尽可能在演出伴奏中,打出“音色美”,打出“意境美”!由此看来,我们对每件打击乐器必须精心挑选、调试,音准、音色上要严格把关,另外,还要注意在伴奏中疏而不松、密而不闹、轻而不虚、重而不僵的对比关系。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司鼓乃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高度统一,完美结合的职业,只有勤学苦练,刻苦钻研,才能使戏曲司鼓真正成为音乐与表演间的纽带桥梁!
本文来源:员青山.音乐与表演的纽带桥梁——豫剧打击乐演奏艺术初探[J].大舞台,(07):43-44.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