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资源 >> 正文 >> 正文

德州跑驴跑出欢声笑语,奔向幸福安康

来源:锣鼓 时间:2022/11/21

元宵节期间,在德州市各个社区,62岁的德州“跑驴”传承人赵延君,带着有50人的“跑驴”专业队,为市民们展示着德州“跑驴”这一民间技艺。

“毛驴”欢跳,热烈激跃,唢呐声响,喜气洋洋。赶驴人欢欣鼓舞,骑驴人浓妆艳抹,一片热闹非凡,观众不时鼓掌叫好。

“跑驴”技艺源远流长,时人有意重启新章

德州“跑驴”从何而起?众说纷纭。

从记载来看,德州“跑驴”这门技艺,在多年前的明代民间祭祀赶集中就已经存在,河北、陕西多地也有类似的技艺。

根据德州市德城区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来看,我们找到了90多年前的德州“跑驴”记载。

在年,自小就学习“跑驴”技艺的刘长河,在驻守德州期间,恰巧认识了同样爱好“跑驴”的农民袁福生。

一次闲聊时,袁福生提出了一个想法,要把原来挥鞭打空气,模仿赶驴的样式改进成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

正好刘长河有稳定收入,他把这件事记在心上。一天他找到一个手工艺人,拜托他制作假驴。

以干竹扎制骨架,外皮用黑布替代,缀上黑色的麻绳条,中间留有一人宽、可以架起假驴的通道。

于是,流传至今的德州“跑驴”模子,就在一位手工艺人的巧手中诞生了。

当刘长河将新式仿真“驴”摆在袁福生面前时,袁福生双眼放光。这就是他想要的“驴”。

迫不及待的袁福生赶忙穿上试试,心血来潮的他刚穿上,就模仿平时赶车时毛驴的动作和自己赶车的体验,加上自己学习的拳法,把毛驴扬蹄、尥蹶的动作,勒嚼、着鞭的状态和撒欢、闹性的脾气全都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看得刘长河和一众村民拍手叫好。

“你干脆搞个戏班吧!”叫好的观众无意中喊了一句。

一语点醒梦中人。刘长河和袁福生两人一拍即合,招人拉队伍。

袁福生也不给别人拉货了,回到村里就在武场宣传招呼年轻人学习“跑驴”,而刘长河就为戏班前期投入资金。

出乎意料的是,很多年轻人从小看“跑驴”甚是喜欢,见有人愿意无偿教学,还能加入戏班讨生活,报名者络绎不绝。

袁福生和刘长河见此情况,自然喜出望外,于是更加深入琢磨。以《王小赶脚》的故事为基础,结合赶驴的生活经验、拳法的动作,创造出新的舞蹈动作,又加之鼓和唢呐的配乐,最终固化成一套完整的节目形式。

很快,一支拥有50余人的专业德州“跑驴”戏班首场演出开始了,唢呐一响,“跑驴”一跳,即轰动城乡。

一时间,跑驴成为了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喜闻乐见的演出。每逢德州“跑驴”戏班到一处乡镇,必是万人空巷,表演现场水泄不通。

同时各个城乡街村的民间艺术爱好者登门拜师者络绎不绝,求学入班的年轻人也排起长队,“跑驴”瞬间火遍了德州几个大县城。

“单驴”入门从简入繁,生活新创“对驴”“驴队”

此时的德州“跑驴”,是以《王小赶脚》为基础,按照表演形式分类称之为单驴,即一人骑驴一人赶。

以表现小两口走亲为主题,男子在前,伴随锣鼓声,持鞭跳步出场,女子随后架驴一勒一抖,勒嚼亮相。

男子一边挥鞭赶驴,一边含情脉脉注视女子。走亲途中,毛驴或昂头炸毛,或扬蹄尥蹶,时而男子被踢到在地,时而女子慌乱无度。

全程紧张刺激,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中间穿插对白,插科打诨,情趣横生,逗人捧腹。

发展到如今,又演变出“对驴”和“队驴”两种新颖形式,对话也逐渐被配乐取代。

“对驴”发展自德州马庄“跑驴”队,将“一个槽上拴不住俩叫驴”的马庄俗语添加进“单驴”模板,由一人骑驴,改为两人分着一红一绿两色衣裳骑驴,两人赶驴表演。

一驴在前被赶入场,另一驴脱缰而出,两驴相对,相互撕咬。

赶驴者要降服两头驴,但是按住一头,另一头跃身而过,赶驴者转身按驴,倒地驴却又起身再扑,两驴或夹赶驴者而跑,或尥蹶踢击两个赶驴者,翻滚跳跃,好不热闹。

场上四人上蹿下跳,似如戏剧武生龙腾虎跃、左突右冲,将表演推上高潮。

第三种方式称之为“驴队”,这是“单驴”基础上在庙会、游园等实践生活中逐渐演变出的“跑驴”形式。

由多驴组成,匹数不等,一般以一驴一赶为一组,盛装演出以承托节日氛围。

采用别篱笆的方式进行队形变换,以交换位置,并加之勒绳、施鞭、尥蹶等动作,同时“驴队”的声乐队伍是最丰富的,包含锣、鼓、唢呐、串铃等多种平常民俗乐器,与驴叫、鞭声形成独特的“驴队”交响乐。

人有定数“驴”有新版,锣鼓唢呐相得益彰

德州“跑驴”根据不同的表演形式,分为两人、四人或多人表演。

骑驴着通常为女子,也可男扮女装,但必须浓妆艳抹、鲜衣怒马,要活泼可爱,不能娇柔做作,类似戏曲中花旦打扮。

赶驴者则为男子,通常着青、蓝、白衣,形象按照脚夫汗巾包头模样打扮,似如戏曲武生。

“毛驴”基本是刘长河当年找人制作的模样,外观没有太大变化。

如今的驴身和驴头采用弹簧连接,并将绑在骑驴者腰间的绳子,改换至挂在双肩上,绳子外露。

随着工艺的发展,驴身体内也增加了机关,演员可以在驴身内通过机关做出眨眼、动耳、竖毛的动作,让表演更加活灵活现。

德州“跑驴”的伴奏乐器从始至终是中国传统民乐器具,主要是打击乐和吹管乐两种。

最初一般为鼓、锣和唢呐就可以开展一场演出,随着演出形式和节目的增多,又不断加入木梆、大小镲、笙等乐器。

打击乐主要有《急急风》《备马令》《将军令》《四击头》,打法来自京剧锣鼓经,稍作简化。

吹管乐主要有《梆子娃娃》《大登殿》《向阳花》《锯大缸》等曲牌,穿插以唢呐模仿驴叫和人笑声。

德州“跑驴”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推陈出新,也在为传承问题费尽心思。

从年到年五年间,德州“跑驴”第四代传承人任建五年如一日,定时到顺城社区广场指导德州“跑驴”队排练动作。

任健十分严格,有队员动作错误就必须重做。

不少人劝任建,大家只是玩玩,何必较真。

任健则说:“我从十几岁就玩跑驴,我怎么学的就怎么教,这也是对民间艺术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年,任建组建的德州“跑驴”队在多部门联合举办的“谁不说俺家乡好”山东地方文艺大赛中,他们荣获最具特色节目奖。

同年,德州“跑驴”被列入德州市非遗名录。

年,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年国庆前,德州市14所小学的名学生,为国庆开展大型表演,第一个登场的就是德州“跑驴”。

如今,逢年过节,德州“跑驴”的多支专业队伍就会到街道社区、乡村学校为人民群众开展公益演出,为大家奉献一场民俗盛宴。

德州“跑驴”也因其动作难度大、传承历史长,而在德州众多民俗文化中首屈一指,推广覆盖程度越来越大,成为众多民俗专家和爱好者的研究宝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