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大年初二)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石人乡毛宅村举行板桥灯灯会(严春艳摄)每到正月初二,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石人乡就会陆续有村子开始抬龙灯。像往年一样,2月6日,也就是正月初二,毛宅村热闹非凡,龙灯前面有两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举着带有本村名称的灯笼引路、两个青少年拿锣鼓边走边敲,龙灯所到之处,家家户户就要放一串鞭炮迎接祈福,有熟人或者亲戚抬龙灯的还需要给他们抬的灯披上红布。到了庙里以后,龙灯会围绕石人殿内柱子进行祈福,然后就会转到戏台前的空地赛灯。赛灯结束后再沿着明清时代留下的老街步行回到自己的村庄。江西上饶石人乡石人殿石人小学教师严春艳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每条龙还要在自己村进行“圆灯”,以确保来年风调雨顺。严春艳说,石人桥灯由稻草灯演变而来,原来主要是祭稷敬神,以求年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正月十五板桥灯灯会一定会结束。2月6日(大年初二)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石人乡毛宅村举行板桥灯灯会(严春艳摄)2月6日(大年初二)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石人乡毛宅村村民在大戏台前观看板桥灯灯会(严春艳摄)2月6日(大年初二)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石人乡毛宅村举行板桥灯灯会夜景(严春艳摄)板桥灯比赛结束后龙灯回到村子毛家宗祠“圆灯”(严春艳摄)据了解,板桥灯又称石人桥灯或板龙灯,历史悠久,始于晋、兴于唐、鼎盛于明清,代代相传长盛不衰。千百年来,石人桥灯以其形式之独特、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礴、玩灯的技艺之高超、民俗风情之浓厚而闻名,石人桥灯又以马蹄岭下的汪宅村桥灯为代表。石人桥灯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龙头有鸭龙和虾龙之分,体形高大、威武雄壮。龙头由竹篾扎成外饰彩纸,高约3米,长5米,可同时点24支蜡烛,象征着24个节气。嘴含龙珠,龙珠制作巧妙,由36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竹篾环叠成正好个角的圆球,俗称“百角球”。龙身即桥灯,俗称“子孙灯”,由数百块灯板连接而成,每块灯板长2米,宽0.2米,板上托着2支可点蜡烛的花灯,灯饰有人物、鱼龙、鸟兽、山水等各样图案,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每块灯板由一人扛抬,整个桥灯可分可合。桥灯连接起来,象征着龙的传人,薪火相传,子孙满堂。龙尾形似横卧的S,饰有鳞片、龙爪、尾翼略翘,玩耍时,左右摇摆,上下摆动,宛如鲤鱼跳龙门。龙头龙尾都饰有彩旗,上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等联语。在烛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寄托着劳动人民美好心愿。石人素有“桥灯之乡”的美称,村村都有桥灯会,每班桥灯少则数十桥,多则数百桥。桥灯古以祭社稷、敬佛道为主,今以庆元宵、庆丰收、庆太平盛世为主题,但仍然延续古代祭典礼仪,与“庙会”文化融为一体。灯会时,数十班桥灯象一条条巨形火龙,向道教圣地石人殿汇集,龙头咬着龙尾,龙尾接着龙头,浩浩荡荡,一望数里,如蛟龙出海,似银河落地,处处是灯海灯山,火树银花。石人乡桥灯,从开始到结束一般经历“胀灯、备灯、扮灯、出灯、祭社、车灯、灯会、圆灯”八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饱含着浓厚的民俗风采。石人桥灯与道教圣地石人殿同时播名,史逾千年,始于晋、兴干唐,鼎盛干明清,代代相传,长盛不衰。“胀灯”。是用激将法,激励人们大闹花灯,由本村村民互相激励,也有村与村之间相互激励的,还有女孩嫁到外村,由女婿激励娘家村庄的,激励的物资一般有钱、红布、火炮、烟酒、鞋等。“胀灯”的标准往往以灯的板数多少,连接的长短而进行讨价还价。甲村民说我出一百元,乙村民说我出二百元,就这样层层加码,哄抬市价,把桥灯胀的越来越长,把大闹花灯的前奏曲吹的响彻云霄。于是有的村规定每户扛抬一桥,有的则按男劳动力每人一桥,村村处处呈现一派家家无闲人,忙着闹花灯的丰年农家乐形象。“备灯”。包括放龙头板,和砍龙头竹两个环节。石人人抬龙灯有着古老的传统,把放龙头板和砍龙头竹看的十分庄重。每年元宵玩灯结束,要把用过的龙头板抬到祠堂或庙宇作为镇村之宝物高高搁起,不让他人随便乱动,以求全村太平清吉。次年春节发动抬龙头灯时,只要谁敢把龙头板放下来,谁就得把龙灯组织起来,否则将受到全村人的指责。因此放龙头板是一件很慎重的事,非地方权威人士是不敢轻举妄动的。放龙头板时,先放三响火铳,接着燃放鞭炮,敲锣打鼓把龙头板从高处放下来,披上红布,前呼后拥,扛抬着送到编扎龙头的堂屋里去。所经之地,家家户户燃放鞭炮,谓之祈安接福。砍龙头竹同样很庄重,砍竹者们手提大刀,腰国红布,一路敲锣打鼓上山,到了竹林地先鸣放火铳,再把红布捆扎在竹林中最老最大的毛竹上,插上香纸,燃放鞭炮,以求木竹丰茂,年景风调雨顺,然后选择粗大节稀的毛竹砍下,披上红布敲锣打鼓连同竹技一同扛进村庄。每当此时,都有一大群儿童跟随其后,欢呼着,跳跃着,夹道欢迎的大人们,脸上挂着笑容,仿佛期待着一件大喜事的来临。“扮灯”。石人乡村村都有龙头会组织,选有龙头手,由长者牵头,以老带新,代代相传。石人人把灯彩制作叫作“扮灯”,可见对灯彩的工艺美术要求之高。龙头龙尾由民间艺人即桥灯传人打扮,桥灯由每个扛抬人家庭打扮,男人制灯架,女人剪灯花,分工明确。尤其灯花名目烦多。一只彩灯表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共三十二幅图案,每幅图案不能雷同,诸如“银波叠浪”,“喜鹊闹梅”,“猴子摘桃”,“八仙飘海”等应有尽有。所用灯纸薄如蝉翼,灯花线条细如发丝剪贴工艺十分精细,平时干惯了粗活的妇女、姑娘们,得坐下来静心修练几天,才能动剪。石人一带农村有句民谣:“男人看锄把,女人看灯花”。以灯花剪的好环来评价女人能干与否的标准,因此男人们常以妻子能剪得一手好灯花而自豪。灯会时,数以万计的灯迷们绕着数百板桥灯,指指点点,谈论着那板灯花好,谁家媳妇贤。“出灯”。待家家户户的桥灯制作好,龙头手们便择定晴天的晚上出灯。当日下午由两位小鼓手抬着大鼓大锣绕村走着敲打着,后面跟着一大群了孩子高声唱着催灯歌、龙头歌,“咚咚咚,叮叮叮,在家晚上好出灯,龙头朝屋,买田做屋,龙头朝间,生子做官”;“龙嘴一呀(张),财喜搬进家”;“龙头一搭,保家又保国”;于是家家户户便紧张的忙碌开来,妇女们趁早做晚饭,男人们忙着擦灯板,换上青一色的衣服,绑上纯白色的绑腿,如同上战场一般,严阵以待。夜幕将临了每板桥灯都点燃蜡烛,摆入厅堂,厅堂中央的火盘,燃烧起檀香柏木和茶叶,以示吉庆。此刻整个厅堂香烟燎烧,金碧辉煌,火铳三响,家家鞭炮齐鸣,健儿们个个灯板上肩,万灯齐发,星星点点,涌向接灯场。首先一板板分散的桥灯连接起来,再接上龙头、龙尾形成条巨形火龙,走村串乡时,配之古乐,鸣放火铳,浩浩荡荡,一望数里,如绞龙出海,似银河落地。灯会时,数班乃至数十班桥灯汇集一地,龙头咬着龙尾,龙尾接着龙头,到处是灯山灯海,火树银花,使人仿佛至身与仙山琼阁。“车灯”。车灯即在空旷的场地上转灯,俗称舞灯。石人桥灯玩耍花样独特,有“火绳索”、“风车纽”、“包龙头”、“包龙尾”、“单眼镜”、“双眼镜”、“小团圆”、“大团圆”、“太极八卦”等。车灯时,数百板连接在一起的桥灯在场地上形成大小十几个包围圈,时而龙头在里龙尾在外,时而龙尾在里龙头在外,循环往复,激烈旋转。包龙头时,只要龙头在中间转个身,外圈就得绕场一周,因此,桥灯运动,一层比一层激烈,尽管跑在外圈的健儿们已经是健步如飞,常常有因跟不上而成群跌倒把龙尾巴摔去老远的,但他们不抱怨不气馁,站起来又继续“战斗”。整个场地上,彩灯飘忽旋转,烛光时暗时明,使人眼花瞭乱,分不出南北西东。这时振奋的群情达到了沸点,忘情的灯迷们喊哑了嗓门,拍红了巴掌的,跳痛了双脚的人大有人在,然而这一切都要等玩灯结束后才能感觉到,这大概就是石人桥灯的魅力所在吧。以激烈著称汪宅桥灯,给人以努力拼博、勇往直前、昂仰向上的精神。“圆灯”。石人桥灯灯会一般要进行三到五天,元霄之夜既是玩灯的高峰期,又是灯会的结束期。这一夜玩灯者和观灯者都通宵达旦,尽乐尽兴,直到把这只只彩灯摔个稀巴烂为止,当地俗话叫做“打破大门养大猪”,意思是妇女姑娘们剪的灯花应该打破了,让她们腾出手来养大猪发财致富去吧。因此,石人人不会因摔破了花灯而不快,反而认为是一件吉利的事,怪不得他们玩起来那么忘情,那么至一切于不顾。石人人抬桥灯不分姓氏,不分宗族,都以行政村或自然村组织队伍。每次灯会都以“大包围”的形式结束。在圆灯之夜,石人汪宅村桥灯都要绕村一周,一条长长的巨形火龙,象征着团结,象征着力量,预示着全村人们团结一至,共同奋斗,建设美好家园,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圆灯时按传统的习惯,连接在一起的桥灯,最后都要抬到村口之外去拆开,撕下龙须,灯花鳞片就地烧掉,含有“驱邪恶”,“送瘟神”之意。然后龙尾在前龙头在后,倒退着回村,说是“虾龙回宫”,祈望新一年里太平清吉、人寿年丰。“搁起灯桥板,犁耙当当响”,每年灯会一结束,农民们便带着玩灯时的余兴,投入紧张的备耕生产,争取以丰硕的劳动成果迎接下一年度的桥灯会的到来。(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王健)来源:中国日报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952.html
上一篇文章: 民间文化川北民间吹鼓手黄再林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