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新厂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美国总统拜登出席了设备到厂典礼,高兴地宣布“美国制造业回来了”。
仪式庆典前,台积电宣布将原本计划的亿美元投资建设的4纳米工厂外,追加亿美元在凤凰城建造第二座工厂,在年投产3纳米芯片。总额高达亿美元的投资是台积电在台湾地区以外的最大投资。
类似熟悉的场景,“懂王”特朗普也出席过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工厂的奠基仪式,也高呼过“让美国再次伟大”。
当年被被“懂王”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工厂,时过境迁,政党轮换,共和党的下台,许多“空头支票”跳票,导致计划规模一再缩水,原本生产10.5代的面板,改为建设六代面板厂。
最终“世界第八大奇迹”仅仅成为一家仓储库房。
“美积电”的命运又会如何?
一、
芯片已经成为各种电器的核心元部件,高端至航空航天、手机,小到面包机、晾衣架都包含有芯片。无“芯”不成器。
放眼全球半导体产业版图,我国台湾省分量可谓是举足轻重,有人甚至用“沙特阿拉伯之于欧佩克”来形容台湾之于世界半导体产业链。这当中,多半的功劳都要归于台积电这家公司。
台积电,全名“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总部位于中国台湾新竹,由“半导体教父”张忠谋于年创立,是全球最大的专职晶圆加工制造的企业,有“晶圆代工一哥”之誉。
同样是“代工一哥”,富士康的工厂只是更多是成品的最后组装,没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往往是牺牲员工的健康,日以继夜的赶工拼出来的,被人称作“血汗工厂”。富士康没有技术壁垒,可被代替性很高,毛利率才6%。
文章后部分晶圆和芯片两个概念来回跳。这里先介绍下晶圆和芯片的关系。
硅晶圆是一种厚度大约在1毫米以下,呈圆形的硅薄片。使用特殊材料,通过光刻机,将电路印在硅晶圆上,单个方型电路为芯片。我们时常说的4纳米,28纳米是芯片的制程,数量越小代表越先进,应晶体管密度越大,芯片功耗越低,性能越高,单片晶圆上生产的芯片数量越多。
上面简单几句话介绍晶圆,其实晶圆代工的工艺非常复杂。美国有很多芯片设计公司,可在晶圆代工上,连INTEL都只能止步在10纳米,远远落后台积电。台积电作为“一哥”,技术上说甩INTEL和三星几条街有点夸张,领先1到1.5个世代还是绰绰有余的。5奈米与3奈米都是台积电独步武林的绝招。而且市场份额占据份额高达53.4%,领先排名第二的三星37个百分点。
台积电的光刻机停机维护,会有很多高科技企业跳脚,无“芯”不成器啊。美国禁止台积电给华为芯片代工后,华为的手机没有高端芯片后,销量也就一落千丈。
台积电在晶圆代工上的超凡地位,以至于每次台湾有地震、台风袭击,台积电立刻接到来自全世界的关切“光刻机没被风吹跑吧?”
台积电一家的产值占台湾省GDP的7.4%。年能源消耗量为.9亿度,约占台湾总电力的7.2%。而深圳有万深住人口,年居民用电量也仅为.5亿度左右。在台湾缺电的时候,台当局宁愿停掉市民的用电,也要确保台积电的光刻机继续跑。
在台湾发家、在台湾壮大,最近决议另起炉灶,把先进的4纳米和3纳米的制程搬迁到美国。
在台湾,甚至全球都混得风生水起的台积电,怎么就一头扎入美国的怀抱?
二、
美国的制造业峰值曾经达到全球的半壁江山。上世纪40年代,全球制造业分被“美国制造”和“非美制造”两者平分天下。
后来发现制造业来钱没有搞金融的快,慢慢通过高科技和金融在全球的垄断地位赚取“智商钱”。在资本驱动下,只保留了部分高端制造业,其他都迁往亚洲或者其他地区。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之本,等美国政府醒悟后想已经晚了。“制造业回流美国”,是美国政客长期挂在嘴边的一个口号。不止特朗普高举这面大旗,远在奥巴马12年前竞选时,打的口号也是“买美国制造,投奥巴马”,在其执政时期还提出了“美国再工业化”计划。
口号喊的震天响,行不行看疗效。
制造业在美国年GDP中只占10.8%,而同期中国的比率是39.4%。美国一边在高调制裁中国,一边在疫情发生后,不得不面对连口罩等医疗物质都需要向中国采购的尴尬局面。
拜登上台后,平时除了瞌睡,就是打压中国,挖空心思让制造业回流美国。
芯片对高科技产业而言,等同于石油是现代工业的地位,不可代替的地位。高端的芯片进程也成为世界大国彼此竞争都想要掌握的核心技术,一旦出现利益对撞就可能会爆发冲突或混乱。不经意间,台积电被卷入了大国科技博弈的“风暴眼”。
比INTEL技术更先进的台积电,无疑让美国垂涎三尺,不断派人游说,让其投入美国的怀抱。
特朗普在位时就开始给台积电“画大饼”,其不为所动。拜登上来后,继续游说“你来嘛,我给你补贴”。甚至佩洛西串台时,也和台积电的张忠谋商谈搬迁到美国的事宜。
好事怕磨。美国的威逼利诱,蔡英文在背后的推波助澜,台积电终于下定决心远赴美国,投资建厂。
美国为了台积电如此大费周章的举动,对美国而言是百利无一害。总结有以下几点。
1.美国本土没有4纳米的生产工艺,台积电的到来填补高端芯片制程的短板;
2.成为全球唯二的4纳米工厂之一;将来一旦台海发生战争,台湾回归大陆,凭借凤凰城的工厂继续生产高端芯片,美国企业不受影响;
3.降低台湾在芯片制造中的比重,慢慢掏空台湾。
4.在美国本土生产,可以更好的控制,完全拿捏客户名单。
5.给拜登政府加分,80岁高龄的总统还是有能力的。
6.示范作用,带领其他高端制造业回流美国。
台积电来了,民主党脸上有光啊。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拜登再也不能掩饰喜悦之情,携带商务部长等高官、苹果的CEO库克、AMD的CEO等出席了“移机典礼”。
好处都让美国拿走,那是动了谁的奶酪呢?
三、
美国拿走的,都是动了本属于台积电和台湾的利益。
这次是“移机典礼”,不是新机器到厂,而是从台湾搬过去的旧机器。新工厂一般都是采购新机器,为什么台积电反其道而行之。因为这不是扩建,而是直接把台湾的部分设备搬迁到美国来。
台积电心里很清楚,虽然库克承诺在新厂开始投产后,苹果将采购美国本土生产的芯片。现在台湾满额跑的4纳米的设备,将来一定会有产能空闲下来,还不如提前搬迁过来。
因为产业联动性,台积电的上游供应链也做了类似举动。台积电的上游厂商长春石化、侨力化工等8家化工厂也一起跟着到美国建厂。重新构建凤凰城台积电工厂的晶圆代工生态链。
从上个月开始,陆续有名台积电工程师拖家带口的包机飞往亚利桑那州厂区。计划是派遣名工程师过去。
除了设备过去,杰出的人才也送过去了,台媒和民众有如此大的反应,说台积电要“淘晶行动”,掏空台湾半导体。
台积电总裁回应“台积电赴美设厂恐掏空台湾半导体”说法时,斩钉截铁的说“门都没有!”台湾民众说“对。他们连窗户都搬走了,当然门也没有了。”
知古可鉴今。台积电在美国奥勒冈州工厂已经有了25年历史,虽能获利,但几乎放弃扩建。张忠谋说:“实际在美国制造芯片的成本比中国台湾贵50%。多次为奥勒冈州工厂安排美国和外籍人员,但都没能降低多少成本。”
美国生产人工成本高,土地成本贵,晶圆生产成本要比在台湾贵一倍。舍近求远到美国建厂,这并不是纯粹从商业成本考虑的决策。
张忠谋承认台积电在美国建4纳米的晶圆厂是“在美国政府的敦促下这样做的”。说是敦促,其实是很温柔额措辞了。
台积电前10大客户里有7家都是美国公司,赴美建先进制程晶圆厂,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美国客户的供应来源地分散化的供应链安全需求。本来唯一一个台湾可以生产4纳米的芯片,台湾的工厂地位非常重要,不可有失。一旦凤凰城4纳米的工厂投产后,一升一降。处于晶圆代工重地的台湾,地位就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台湾的在半导体的话语权也随之降低。
“美积电”就算投产后,也会在后续运营上遇到很大的挑战。在招揽人才上,
台积电工程师的年薪是11.8万美元,而Intel工程师的年薪平均可达12.8万美元。
台积电的加班也是以闻名的。在台湾本地的工厂可以严格管理,等级森严,并且频繁加班,这样的企业文化上碰上美国人松散的作风,带来管理难题。
钱给少,事还多,谁愿意去“美积电”?
上文说过,台积电目前的毛利是超过60%,搬到美国后,成本要贵一倍,那毛利会降低很多。如何弥补这块损失,单靠一次性的补贴是不现实。
虽然美国今年通过了配套有超过亿美元补贴的“芯片法案”,这笔钱有多少会给到台积电还是个未知数。像富士康,本来承诺的40亿美元的高额补贴,最后才补贴几千万美元,工厂也就不了了之。
张忠谋看来,这个补贴金额“远低于提振本土芯片制造所需金额。虽然美国的芯片产量会增加,但是单位成本将增加,美国很难在国际上竞争”。
其实台积电在凤凰城的工厂第一铲土扬起来时,已经意味着台积电的自主权已经落到别人手上,可他们浑然不觉。
在“移机典礼”上张忠谋说“全球化几乎接近死亡,自由贸易也快消失了。很多人仍然希望它们能回来,但我认为它们不会回来。”也许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张忠谋才松口,首肯台积电搬到美国。
原本是计划5纳米的制程,直接升级为更先进的4纳米,还没有投产就直接宣布而且还要建立3纳米的工厂。也许他们是忘记了美国奥勒冈州工厂的教训,也或许是有更高阶的人士在背后让他们在加速应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