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优势 >> 正文 >> 正文

宣城市精神文明创建巡礼广德市杨滩镇燎琳村

来源:锣鼓 时间:2023/1/12

一村古韵,溪语潺潺,满目新风。燎琳村位于广德市杨滩镇东南部,属山区村,由原梧溪村与琳塘村合并而成。

这是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状元村”:状元桥、状元井、旗杆座、宗祠石门,清初古迹共同见证了古时燎琳村的繁荣;陈惇、陈锡勤勉学习、弃官孝母的故事流传至今,激励着一代代陈氏后人。

如今,从第一批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到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燎琳从历史中走来,焕发出新的风采。

古村添新景

梧溪村一面临水,一面靠山。山为龙角山,水曰梧溪。村口六百年古桥,谓之梧溪桥。

踏过石桥,田园画卷缓缓铺开——无论是村前广场、鹅卵石路面,还是墙角屋后都干净整洁,以绿色妆点。石块垒砌的水渠河水清亮,穿村而过,归于梧溪。眼前大片颇具年代感的墙绘,与周边融为一体;远处鸡犬相闻,自有一派古朴、沉静。

今日美景,出自全村齐心协力的共建。

不破不立,环境整治从清理垃圾、拆除乱搭乱建拉开序幕。据时任村党总支书记赵昌玲介绍,年,在村理事会的发动下,全村男女老少都行动起来,将“堆得像山一样高的垃圾清干净,拆掉披棚87户”。

村民们的积极性被激发了出来,村里趁热打铁,年,以县级美好乡村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面貌改造提升工作。

改造要从村民最想解决的问题入手。燎琳村村“两委”向全体村民发放了“美好乡村建设意见函”。“意见函”回收率超80%,而其中呼声最高的,便是在村口建一座新桥,供村民出行和货物运输。通过“一事一议”加上筹集资金,桥的问题首先得以解决。

“村子中间只有一条小路,走村串户都串不了……”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里便发动大家就地取材,捡拾河里的鹅卵石,围绕着村里修起了8公里的鹅卵石路。

燎琳村在听取民意、充分调研基础上,制定了改造规划。按照规划,整治河道沟渠、建洗衣台、修建广场、栽植花草树木等,逐项得以推动。保护村中古迹也被列入重点打造项目,与村庄“同岁”的古石板路,在冲洗后终于展露容颜。

“出行的老大难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车子都能开到家门口了!”“美好乡村建设把大家都团结起来了,齐心协力奔小康,我们的生活有盼头了!”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村庄旧貌换新颜,村民们的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邻里一家亲

浓油赤酱的土猪肉、滋味十足的桐花河虾、特色鲜美的炖锅……燎琳村“百家人一家亲、和谐邻里情”百家宴在锣鼓声中热闹开席。村头新修建的惇锡亭里,16道当地特色菜肴依次端上每一桌,让村民和游客大饱口福。

今年是百家宴连续举办的第六年。据燎琳村党总支书记毛启林介绍,得益于美好乡村建设,全村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年春节,村民组第一次提出集体吃年夜饭,多户人家纷纷赞同。

百家宴,百家办。村里志愿者提供服务,每户做上三四道拿手菜,村里老少一起洗菜、切菜,三四户自愿围成一桌,百菜百味、老幼同喜,“家家户户参与其中,村里的年味格外浓。”

近年来,随着游客的加入,百家宴渐渐演变为热闹的节庆活动,写对联、挂灯笼、杀年猪、打糍粑、炸年货、磨豆腐、画糖人……各色年俗活动也纷纷上演,赢得了游客们的叫好连连。

传承传统文化、发掘农村美食,燎琳村把乡村文明、邻里温情、传统习俗编织成一幅美丽的图景。百家宴活动在年度荣获了宣城市“移风易俗十大新事”。

以燎琳村百家宴为核心,杨滩镇培育了“百家人·一家亲”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家门口志愿服务活动。此项目曾获年度广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第三名,并入选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文明村镇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聚焦文明素养提升,村两委健全村规民约,完善“一约四会”机制,定期开展“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庭院”评选等活动,各类移风易俗活动20余次,评选身边好人30余人。

自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以来,依托党员先锋、理论宣讲、文化文艺、科普宣传等八支志愿服务队伍,燎琳村共开展广场舞比赛、敬老爱老、家风家训大家谈等各类活动余次,新时代文明实践遍地开花。村民们还自发组建了舞狮队、广场舞舞蹈队,进一步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整装待客来

“不管什么时候来我们村,都是这么干净,靠的是全体村民自发维护。”毛启林对此很是自豪。

“全体村民自发维护”不是虚言,落在行动上,是村口87岁的郎善祥每天早上自觉打扫桥面、村前广场,是74岁的廖发秀常年义务打扫村中公厕,是村民陈光胜用兰花草装点花坛、精心打造自家小院儿。

郎善祥、廖发秀表示,我们把村子建得这么好,更要维护好,给游客一个好印象。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燎琳村将建设村庄转变为经营村庄。“我们以百家宴为契机,将传统民俗文化、自然风光和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不断融合,提高燎琳村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综合吸引力。”毛启林介绍说。

燎琳村“九山一水半分田,还有半分是庄园”,除了种田,全村三分之二人都外出务工。改造提升后的古村落,不断有新鲜的面孔涌入,村民们的脑筋也开始活跃起来。现在,年轻人又逐渐踏上回村路,农家乐多了起来,民宿也渐成气候。

“我家的是‘水苑’,对面家的是‘山居’,再往后还有‘听海’……”赵朋厚家的民宿有六间房,遇上旺季,一个月大概能接待二、三十位游客,一年算下来能有10来万元的收入。他感慨道:“过去旅游和我们村民没太大关系,现在既开民宿,又卖特色农家产品,心里美极了。”

乡村旅游的热潮蔓延至整个燎琳,连小山冲都开始跃跃欲试——12月8日,鹁鸪冲牡丹园建设工程正式开工。现场,在没有大型机械进场的情况下,全村男女老少拿起锄头、铁锹齐上阵,干劲十足、热火朝天。

看到隔壁九房村菊花节办得风生水起,鹁鸪冲村民心里产生了巨大冲击:“原来不起眼的小山旮旯也能做大事”。在镇政府的支持下,燎琳村鹁鸪冲村民也行动起来,自觉自愿加入鹁鸪冲生态经济合作社,积极规划建设牡丹园、李子园、十里赤脚河、万米步行道等项目,还计划建起农家小菜园、农家乐、民宿、自助小超市、购物点、小茶馆等“一条龙”配套设施。

毛启林表示,下一步,燎琳村还将进一步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不断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的人文底蕴,让古村资源“活”起来,迎接新的心跳。(于梦娜宣城日报记者谭艺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