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优势 >> 正文 >> 正文

河湟大地上的伟大变革青海农展会落地海

来源:锣鼓 时间:2023/1/28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湟水河上空,一只雄鹰展翅向未来翱翔而去。

此时,正值金秋九月,湟水河两岸,从小峡到大峡,再到老鸦峡乃至川海大桥,层林尽染。庄廓院里、乡村广场上,锣鼓喧天,欢庆丰收的纳顿节映红了无数笑脸。

人们所要庆祝的,还有即将再次起航的青海农展会——它借助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磅礴力量,催生出海东大地的伟大变革,在促进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助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等方面,无不发挥着积极作用。而最为重要的是,四届青海农展会在海东的落地生根,让海东找到了自我的价值,找到了正确的农牧业发展方向。

农业一直是海东引以为傲的资本。翻开历史教科书,在有关青海的章节中,对海东河湟地区的描写多半停留在农业上。

海东地处华夏民族摇篮——黄河上游及其重要支流湟水河之间,是青海省开发较早、文化历史悠久的城市。公元前年,也就是汉武帝元狩二年,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兵击败河西匈奴,进入湟水流域。公元前61年,即汉宣帝神爵元年,后将军赵充国奉命击败注水流域的先零羌,招抚黄河沿岸羌人归降,罢兵屯田,在今海东市先后设置一郡三县,移金城郡治于允吾县(今民和县下川口),设安夷(治所在今平安区)、破羌(治所在今乐都区)、允吾(治所在今民和县)三县,海东地区农业文明自此开始兴起。

除了历史原因,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是造就海东成为青海农耕文明起源地的主要条件之一。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恶劣,冰天雪地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而海东地处黄土高坡和青藏高原接壤处,也是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干旱区的分界点,气候相对温和,加之黄河上游、湟水河穿境而过,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水资源。尤其是湟水河,自海北藏族自治州一路奔涌而来,在海东大地冲刷、沉积了平安、乐都、民和三个肥沃的小盆地,成为最佳的农田。

由此,在农业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海东被称为青海最富饶的地方。从乐都区柳湾出土的彩陶数量上,也能刷新我们对海东的认知:这里并不荒凉,并不寂寞,她在几千年前,竟是一块繁华兴旺、人文鼎盛之地!

周末的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人声鼎沸,如果去得稍晚一些,车辆就动弹不得。因此,批发蔬菜的商户们都会选择在凌晨“下手”。

陈德斌就是这里众多蔬菜商贩中的一员,从原来的西宁交通巷蔬菜批发市场,到后来的西宁杨家寨蔬菜批发市场,再到如今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他一直在做本地蔬菜批发生意,用他的话说,本地蔬菜运输成本低、新鲜,“夏秋季节,海东的露地蔬菜能占到市场的一半。”

陈德斌此言不虚,相关信息显示,年海东粮食产量占到全省比重的53%,油料占42%、蔬菜占42%、各类肉产量占26%、蛋产量占38%。

然而,谁也不曾想到,斗转星移间,海东农业产业也会走出一段坎坷之路。

平安区沙沟,高大的白杨树像哨兵般站立路旁。田野里,收割后的油菜一捆捆地随意散落着,正是这种不经意的码放,却平添出很多乡村韵味。

贾海武的家就在这里,从小喜欢武术的他选择的第一个职业却是榨油。

现在很多年轻人也许并不知道,沙沟名满青海的品牌就是榨油,甚至“菜籽油”一度成为沙沟的代名词。不过,那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了。彼时,沙沟遍地都是榨油小作坊,“油香十里”在这里绝对不是夸张之言。凭此,沙沟成为当时全省重要菜籽油生产加工基地之一,至今沙沟出产的精炼菜籽油仍是市场上的佼佼者。

当年,贾海武就在沙沟开了一家榨油坊,并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随着农业的日渐式微,贾海武不得不离乡远去,成为第一批前往厦门开拉面馆的青海人。现在想想,如果在老家能“混得下去”,也就是说,如果家乡的土地能够养活一家老小,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也就不会有今天青海拉面波澜壮阔的创业史。

由此可见,生活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当你失去什么时,只要不放弃,通过自己的努力,你就会在另外一个方面得到什么。这个道理放在当时的海东农业发展方面也很合适。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多元经济时代来临,土地不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并且和其他经济形式相比,土地收益大打折扣,这让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的海东一时间再难在农业上施展拳脚。

同样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同样的小麦亩产量,却难以在土地上获得高额回报,海东传统农业面临巨大挑战。与此同时,外部给海东农业造成的压力也不容小觑:气候、地理条件远不如海东的柴达木盆地,小小的枸杞突然间就火了起来,其中黑枸杞还创造出青海继冬虫夏草后第二个高价特产的“神话故事”。

海东农业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市场风向的转变,海东市拉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序幕。

在九三学社青海省委工作的郝艳玲就见证了近年来海东农业格局的重大转变,其参与的“九互合作”,在互助土族自治县连年推广蔬菜、中藏药材种植。

互助平均海拔米,年平均气温4.5℃,年降水量.4毫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无霜期天左右。这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种植多种中药材,土壤环境各项指标也优于国家控制标准,具备独特无污染的自然条件。加之全县地势起伏,河谷地带、浅山丘林地带、中山地带、高山地带梯度分布,给有机无公害中藏药材生产提供了不同的生态空间。目前,全县境内共有4大类种中藏药材,经科学检测,全县推广种植的当归中的阿魏酸含量高于国家标准2倍,当归、黄芪品质一流,主要成份是《中国药典》标准的3至5倍,比主产区甘肃省高出一倍。同时,互助县还被评为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县农产品安全检测药残和农残含量低于国家标准。

基于此,互助县按照打造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的定位,把中藏药材产业开发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型产业来培育,积极引导合作社、种植大户和贫困群众种植当归、羌活、党参、黄芪等中药材,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年,互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6万亩,产量达3万吨,总产值达2.5亿元;年,互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在南门峡、东山、台子、五峰、松多等乡镇形成“百亩黄芪、千亩党参、万亩当归”的区域优势明显的农业生产基地。

同样,在海东各地,农业因种植结构调整而强势回归:富硒农产品成为平安区的主打,牧草种植在民和兴起,“两椒”染红循化大地,就连乐都区寿乐镇仓岭顶这个小山村,燕麦也种了起来,牛也养了起来……

进入九月,互助县威远镇纳家村忽然热闹起来,无数人被一种新的蔬菜吸引而来。高原型盘菜在这里试种成功,不仅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子,也填补了海东市盘菜种植的空白,丰富了全省蔬菜市场品种和市民的菜篮子。

盘菜,学名芜菁,为芸薹属种,两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圆根、大头菜,因形状似盘状,故称为“盘菜”,是浙南地区冬天的主要蔬菜,可以炒煮和腌制,具有开胃下气、利湿解毒等功效。互助县塘川镇吉燕家庭农场负责人尹吉燕说,高原盘菜无公害、品质好、产量高,亩产达斤,市场价每斤2元,还能实现错季上市,目前已向温州、福建等地发销1.8万公斤。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在扎实推进“一优两高”战略中,这并不是海东市吃下的“第一只螃蟹”:多年前树莓在互助扎根,并已经辐射西宁、大通等地;羊肚菌、金丝皇菊、苦荞、百合等在平安“落户”,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好收入;油用牡丹“走进”民和,开出了“致富花”;黑青稞种在了循化大地上,结出沉甸甸的果实……根据市场需求引进新品种,有的放矢地为土地增效。与此同时,双管齐下,巩固互助马铃薯、乐都辣椒、循化线椒、民和旱砂西瓜等优势品种种植面积,让海东农业更有了底气。

时间回溯到年7月29日上午,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首都比什凯克市中心体育馆迎来激动人心的一刻,由海东市人民政府、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工商会主办,青海省商务厅、青海省外事办公室协助举办的青海海东(吉尔吉斯斯坦)经贸合作暨特色产品展示会在这里隆重开幕,这是海东市首次在境外举办的综合性商品展会,也是我省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酒香也怕巷子深。急速“扩容”的海东农业急需寻找外销突破口,借助“一带一路”东风,海东市将特色产品外销首站放在了吉尔吉斯斯坦,并一炮走红,海东市由此还与吉尔吉斯斯坦有关城市缔结了友好关系。

“29万、64万、72万、万……”线上成交数字不断刷新。年10月3日,互助县乐村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成虎与西安简众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合同,站在自己展位门口,张成虎激动地说,这一步走对了。其实,早在一年前海东市就已迈出了这一步,年海东首届高原绿色商品西安大集期间,海东各类商品线上线下销售额达到万余元。

刚刚闭幕的第十五届无锡现代农业博览会,让很多无锡人至今仍在回味“海东味道”,海东市参展的牛羊肉、富硒菜籽油、线辣椒、马铃薯、软儿梨饮料等特色农产品,让他们回味无穷、意犹未尽。

乘着青洽会、青海生态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商品大集等知名展会的东风,海东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各地,不少产品更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我们就此满足了吗?在海东市的决策者们看来,似乎还欠缺点什么。

年9月4日海东市发布的那场新闻发布会令人有些意外,却又完全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当海东市宣布即将举办首届农展会的消息时,每一位到场的记者都屏住了呼吸,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重要信息。

也难怪,民以食为天,任何以“农”打头的展会,都会引爆舆论场,更何况记者们心中还有无数个疑问想要找到答案:青海农展会为什么选在海东?展会能够成功吗?

答案在20天后揭晓:展会期间,位于海东市乐都区的体育中心人满为患,青海(海东)首届高原特色农产品展交会签约重点项目15项,总投资21.7亿元,实现现场交易万元,网上交易0万元,产地交易万元,参观群众达到10万人(次)。同时,首届展会还邀请了来自巴基斯坦、土耳其、阿富汗等7个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客商以及广东省、辽宁省、河南省等18个友好省区参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高峰论坛也抢尽了首届青海农展会的风头,在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播康辉的主持下,来自奥地利农业物联网专家维塔利·伊纳托维克、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兆云、青海大学副教授汤青川等专家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的政策思路和着力重点》《坚持高原特色,加快发展青海外向型现代农业》《农业物联网无线网络监测和无线网络控制系统》《发展绿色食品引领农业提质增效转方式》等主题进行了专题演讲,知名专家学者聚焦高原特色现代化农业,共同探讨高原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新思路新路径,无疑将高原特色农业创新发展向前推动了一大步。

此后,青海农展会在海东连年成功举办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并且展会内容越来越丰富,内涵越来越深厚,并从单纯的政府主办、行业牵头,向着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市场化的方向迈进,也从区域性的合作洽谈会逐渐成长为国际性的农交会,为青海农业发展搭建了一个行业信息和商贸交流的资源平台,为海东赢得了多项美誉,对推动青海省农牧业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海东市委书记鸟成云多次强调,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海东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理念,进一步巩固提升好“全省农业看海东”的农业地位。而想要有牢不可破的农业地位,仅靠简单的农业生产是不够的,打造自己的农展会品牌,吸引更多财力、智力参与到高原现代生态农业这一伟大事业中,这应该就是海东“痴情”于农展会的初衷。

农展会给海东带来的变化也显而易见,通过展会这一平台,“人文乐都”“硒都平安”“七彩互助”“魅力民和”“山水化隆”“多彩循化”的地域品牌得以彰显,“彩陶故里·拉面之乡·青绣之源·醉美海东”四张名片更加亮丽,海东现代农业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智慧农业、信息农业、精准农业、现代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都得到了完美展示。

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正是因为海东市有着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这一“硬通货”,青海农展会才会落地海东。同时,青海农展会又充满了海东智慧,凝聚了自我变革的胆识。

在历史中寻找现实意义是青海农展会成功的基石。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绿色发展成为主流。近年来,海东立足优越的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和气候特点,以建成全省生态农业先行区、循环农业示范区、高效农业样板区为发展导向,确立了以特色蔬菜、果品、牛羊和生猪养殖为主的川水地区特色经济带,以马铃薯、玉米全膜覆盖和草畜联动为主的浅山地区循环经济带,以优质油菜及脱毒马铃薯制种、苗木繁育和树莓种植为主的脑山地区绿色经济带等“三大经济带”发展思路,全方位部署和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油、肉、禽蛋、蔬菜和果品生产基地和引领全省现代农牧业发展的示范区。

在发展中取长补短是青海农展会成功的要义。海东最大的发展优势就是农业,海东是我省的农业大市,是全省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区,海东市的决策者们对这一点时刻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并始终发挥着这一长处。近年来,海东市将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不断调结构、转方式,逐步成为我省主要的商品粮、油、肉、禽蛋、蔬菜和果品生产基地,形成了富硒产业、高原农副产品以及“互联网+农业”、资源精深加工等一系列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链,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也一直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在谋划中高瞻远瞩是青海农展会成功的关键。地处河湟谷地的海东市,既是兰西经济群的核心地带,又是河湟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更是全省最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还是丝路经济带上的一个重镇,自然要以全国的眼光、世界的眼光来看待海东的未来发展,这样才能再造一个不一样的海东。近年来,海东市始终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扎实推进“一优两高”战略,抢抓创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的契机,将河湟文化融入高原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中,把精准脱贫、乡村振兴、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贯穿始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使海东市的独特魅力得到充分展现,让农业真正成为惠及百姓福祉的产业,并走出了一条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树立了样板。

如今,当青海农展会的大幕再次徐徐拉开,在这个舞台上,海东人舞出了生活的美好,舞出了人生精彩,舞出了自信和豪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