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范坤鹏2月13日上午10点多,在洛阳市王城公园内,唢呐朝天吹,锣鼓震天响。伴随着音乐响起,高跷演员们身着古装踩着鼓点登场。脚踩两尺多高的高跷行走如履平地,时而翻滚腾跃,时而轻歌曼舞,演员们以精湛的技艺和优美的身姿引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大家纷纷掏出手机拍照。“看过演出感觉太开心了,演员们不仅演得好,节目的内容也很多,一场看下来觉得很值!”来自嵩县65岁的王希才带着孙子前来观看演出后告诉记者说。海城高跷秧歌源于清代,作为王城公园每年春节期间的品牌活动之一,具有三百多年历史。该节目有“木棍上的芭蕾”之称,题材源于生活,多为群众喜爱的戏曲和神话故事。海城高跷秧歌是东北民间艺术的一枝独秀,是一种融中原文化与东北文化为一炉,舞蹈、杂技、音乐、小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表演风格火爆热烈,欢腾奔放,风趣诙谐,雅俗共赏。年,海城高跷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演出增加了特技和幽默内容,也让观众看得过瘾。”刚刚忙完演出的辽宁盛军高跷艺术团有关负责人周广昊,今年刚28岁,已经从事这个行业10年了。今年春节,周广昊放弃在家中过节,带领20多名演员们从营口盖州来到洛阳参加演出。他55岁的父亲和艺术团的另一名负责人,各带领一支队伍在山西大同等地演出。“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到台下群众的热烈反应,听到响亮的掌声。无论在台上多么累,我都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周广昊说,“从事这个行业多年,从我内心来讲,不光是为了几场演出,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海城高跷的起源、发展历史、文化特色等,有更多的机会来增进文化交流,让更多的人弘扬好我们的传统文化,”除了大放异彩的民俗表演,在王城公园的美食广场,还现场设置了以本地美食小吃为主、全国各地美食小吃为辅的非遗美食文化展示,30个特色美食摊位为游客打造一场沉浸式的美食盛宴。“开始吹气,接着吹不要停,好啦。”在非遗吹糖人摊位前,40多岁的罗晓玲正在手把手教顾客均匀用气吹气龙的造型,一边吹一边捏,很快生肖造型完美呈现。已经制作好的羊、马、蛇等十二生肖,以及石榴、苹果、葫芦等造型摆满摊位,不时有游客前来购买品尝。罗晓玲介绍,年以来,吹糖人被列入西工区区级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制作糖人的原料取材于麦芽糖,看似简单的制作过程,关键是控制火候,太热的话太稀形状变来变去,冷了又会太硬没办法做出造型。”罗晓玲说,糖人虽小,看着很不起眼,其中却包含着中国人的儿时记忆,以及千百年来祖先的智慧与勤劳技艺,承载和传承着无数人珍贵而甜蜜的非遗味觉记忆。沉浸式民俗社火表演、非遗传承人现场技艺展示、“龙抬头”大型主题创意灯展……今年春节期间,洛阳举办的“非遗民俗·多彩洛阳”系列活动,让广大市民和游客享民俗文化,品传统年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