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激越的潮州大锣鼓《福鼓福音》、刚柔相济的白鹤拳《少年强》、悠扬婉约的南词《赞漳州》、活灵活现的漳浦剪纸《小剪刀大梦想》、充满异域风情的越南竹竿舞《竹竿声声》……7月4日晚,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的《花样漳州魅力非遗》节目中,来自我市的一百多位小小非遗传承人用一系列精彩演出,为电视机前的广大观众带来了一场充满“福”韵和漳州非遗魅力的“视听盛宴”。这是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个月内第三次登上央视舞台。
“幸福少年情满怀,手捧乐器上舞台,花样漳州是我家,歌声唱出心中爱……”稚嫩的童声伴着《赞漳州》柔美的旋律袅袅传出,让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展演的指导老师周愷薇忍不住打着拍子轻声合唱。为了能把最美好的一面呈现给观众,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参演师生在一起排练的三个月中,将大提琴等西洋乐器创新融合进古典琵琶演奏中,并把原本单旋律的演奏拆分成7个声部,用中西结合、古今协奏的全新创编让南词这一“音乐古化石”再度“活”起来。“演出过程中我们还用快板等小乐器来打节奏,活泼又有趣。”演出合唱团成员、龙师附小四年级学生郑若兮告诉记者,能站上央视舞台向全国观众展现漳州的美好,同学们都觉得非常骄傲,在接触过程中更是对闽南文化特别是漳州非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喜爱。
精剪、细刻,以镂空花纹装饰出的“长袍”华丽而高贵、“褙子”简洁而明快,当这9件花样精美的“汉服”剪纸作品随着《剪纸谣》的优美旋律在屏幕里缓缓亮相时,直播屏幕前一片惊叹。芗城实验小学美术组老师林艳骄傲地告诉记者,在央视舞台上进行漳浦剪纸表演的学生中最小年龄只有7岁、最大11岁,都是学校剪纸社团的小成员,“通过‘非遗’进校园,不但让孩子们能够零距离体验和感受非遗的魅力、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还通过与汉服的创新融合再现华夏文化之美,让漳州非遗与传统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剪’出不一样的乾坤。”林艳说。
据悉,作为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漳州文化遗产丰富,现有17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0项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漳州布袋木偶戏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践名册,漳浦剪纸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代表作名录,“送王船”仪式则于年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前,央视少儿频道《大手牵小手》栏目分别于今年6月20日、27日以两期共八十分钟的节目容量播出“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军攻克漳州九十周年文艺演出”盛况,演出中涉及芗剧、锦歌、布袋木偶戏等多项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蔡柳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