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新闻 >> 正文 >> 正文

鄂州非遗,原来可以这么好看

来源:锣鼓 时间:2022/11/15

今天是荆楚乡村文化旅游节的第二天

村游“赶大集”活动仍在火热进行中

各个展位上除了琳琅满目的农副土特产品

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艺术品也是一大亮点

鄂州市展出的两幅剪纸作品便是其中之一

鄂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素有湖北之根、武昌之源的称誉

在这片土地上

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

细腻生动的雕花剪纸

古朴简约的土布

高亢激昂的牌子锣

……

小鄂哥为你一一介绍

9月25日上午,副省长张文兵、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雷文洁、副厅长陶宏家亲临鄂州两个展位,详细了解鄂州参展景区、参展商品及国家级非遗项目——雕花剪纸。

张文兵对鄂州市政府重视文化和旅游发展予以肯定,称赞鄂州雕花剪纸技艺精湛,用传统文化体现了鄂州特色。

鄂州雕花剪纸,亦称“花样”、“雕花”,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雕花剪纸是湖北地方民俗的重要载体,深受楚文化影响,题材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示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早年的《武昌县志》中就有清代光绪年间雕花剪纸发展状况的记载。

这些雕花剪纸主要包括帽花、鞋花、围涎花、枕头花、帐沿花等品种。创制过程中刀剪俱用,完成的作品构图匀称,风格流畅细腻、生动传神,集实用性和装饰性于一体。

新中国成立后,人称“花样窝子”的燕矶、华容等地成立了雕花剪纸互助组,先后创制出两千余种剪纸花样。

近年来,鄂州雕花剪纸传承人曹小琴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一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

牌子锣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主要流传于鄂州市湖畈、山野及市郊周边地区。

余年来扎根乡土,与民同乐,伴随着生产生活、民风民俗延存至今。

演奏牌子锣的乐器由吹管乐和打击乐两部分组成,多种吹管乐、打击乐和弦乐合在一起演奏,具有悠扬流畅、活泼舒展的音乐效果,充分展现出水乡人民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牌子锣曲目繁多,代表曲目有《朝阳歌》、《万年欢》、《大金榜》等,被广泛用于民间的红白喜事、迎神赛会、贺喜祝寿及传统节日等活动。

鄂州至今仍有年手抄本的牌子锣工尺谱,曲牌个,其中工尺谱曲牌(含变体)首,注有打法的锣鼓经99首。

嵩山百节龙是鄂州市燕矶镇嵩山村春节期间盛行的民间传统大型龙灯祭游舞蹈活动,集民间舞蹈、岁时节令、民间信仰和传统体育于一体,传承至今已有余年。

作为灯会载体的龙灯共有节,全长.58米,龙头高6.4米,重达公斤,故谓之百节龙。

嵩山百节龙游祭时间在春节期间,整个腊月会陆续收到“接龙”邀请函。腊月二十四,举行“斗灯”、“开光”等祭祀仪式。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百节龙出游送福。

正月十八清晨再次祭祀占卜,确定下一届灯会时间,随后龙灯队伍绕村游走,并将龙头、龙尾分别于龙身分离,开始“跑风”,直至头尾相接,送于洼地“化灯”,一届龙灯会至此结束。

今年6月,嵩山百节龙代表性传承人严基树在接受“这里是鄂州”记者采访时表示,“嵩山百节龙承载着浓郁的地域传统文化,是乡亲们的共同记忆,必须好好保护与传承。”

泽林旱龙舟亦称“太平船会”,是湖北省鄂州市泽林村于每年大端午(农历五月十五——五月十八日)举行的传统节俗活动。

历史上,泽林村每年梅雨季节前后,豸毒丛生,当地百姓就扎茅船放进泽林河“送瘟神”,驱瘟辟邪,祈愿平安。

旱龙舟扎制有着严格的制式规格,龙舟为三层梯形结构,舟上五瘟神、风雨二神、财神、观音等72神,各司其职。

扎制完成后,要举行“开光”、“熏包”、“洒街”、“朝舟”、“打醮”和“饯舟”等驱瘟祈愿仪式。

大端午期间,泽林人会举行热闹旱龙舟游祭活动。游祭按照“龙行有路、舟行有规、自上而下、自南而北”的路线行进。

农历五月十八日上午,旱龙舟巡游至泽林咀河边,焚烧饯舟,宣告庙会活动结束。

华容土布,又叫老粗布,是几千年来当地劳动人民世代传承的一种手工织布工艺,年入选第四批湖北省非遗代表性项目。

一块土布,看似平整简单,却饱含着织布人的智慧与辛劳,沉淀着深厚的文化。什么叫丝丝入扣、光阴如梭,织块布,你就明白了。

华容土布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大大小小二十道工序。

省级传承人倪珍云曾在接受楚天都市报采访时表示,“好多年轻人都不愿学,觉得费时又不赚钱,但文化真的很重要!”

为了将土布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倪珍云收了两个徒弟。现在徒弟们织布越来越得心应手,她也能心安了。

鄂州地处江南,早在商代,鄂县(今鄂州)所辖的大冶铜录山就有青铜铸造业。据文物考古发现,鄂州境内出土的铜镜数量众多、种类齐全,涵盖了战国至明清的各个朝代,因而鄂州被誉为中国“古铜镜之乡”。

年,鄂州青铜镜修复及复制技艺入选第五批湖北省非遗代表作名录。铸镜师以鄂州出土的战国至唐代铜镜为模本,经制模、泥范造型、泥范焙烧、合金配制及熔炼浇铸、铸后加工、透光等十八道工序,制作而成的可照容的铜镜工艺过程。

复原复制后的青铜古镜,制作精巧,构图新颖,纹样、铭文内容丰富,镜缘装饰讲究。

目前,鄂州市博物馆的青铜镜研究所已经复制出了多个品种,青铜镜也作为文化产品远销日韩美法等多个国家。

鄂州玉连环由古老的民间道教打击乐演奏形式发展演变而来,多用于婚丧、节庆、大型庙会等民俗活动中。

玉连环演奏的代表性乐器为“叮当哐”,是在原始的“叮当”的基础上添加而成,后来艺人将几种乐器固定成如意图形,取名为玉连环。

上世纪七十年代,鄂州民间艺人将玉连环音乐改为说唱表演的曲艺形式搬上舞台,已衍变成一种新的曲艺形式。

玉连环曲调节奏明快,气氛热烈,融唱、舞、快板为一体,风趣诙谐,既可一人演唱,也可群体表演,已成为独特的鄂州地方曲艺形式活跃在舞台上。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

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保护、传承非遗文化

就是记住我们的来处

守住我们的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