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的社会,商品交换的规则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以最小的投入追求最大的产出。
人们衡量事物的价值往往拿经济价值来衡量,希望付出就应该有回报,付出的越少而回报的越多就越好,最起码是等价交换才觉得不吃亏。一旦自己的付出多而回报少,就觉得这种不对等就亏了。
其实现实生活中,不是任何事情付出就会有回报,有时候投入很大,却血本无归,这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但由此就认为,这样太亏了,还不如不做,就大错而特错了。
因为,做了可能失败,也可能成功,但不做绝对是不可能成功的。这就告诉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无论任何事情必须先做,才能谈收获。
孔子的学生樊迟向他请教怎样做才算仁,孔子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仁就是经过艰苦的努力,然后才有收获,这就是叫做仁
关于先做而后讲收获,孔子在《论语》中还有2处提到。
樊迟还向孔子请教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孔子回答说:“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意思是,先努力而后收获,这不就是尊崇道德吗?
干事要先落在实处,要先做事,而不要先去计较得失。有些人事情刚做一点点,就把锣鼓敲得震天响,生怕别人不知道,通过此举邀功要赏。
孔子:“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意思是,侍奉国君,认真工作,再领取薪水。
在这里不是说,只讲工作,不讲报酬。而是做工作要有敬业精神,恪尽职守,先把工作做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再谈报酬也不迟。
有些人只要自己干了工作,不管自己是否认真工作,工作是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就一味地要报酬。即使没有成果,也会觉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无功不受禄”,真正有贡献,才会安心享受他的俸禄。所以既敬其事,必后其食,对这个事业敬重。
孔子到了齐国,拜见齐景公,齐景公就把廪丘封给了孔子,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却谢绝了,他对弟子说出了原因:“君子应当按功劳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照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于是,孔子就辞别景公离开了齐国。
先做而后收获,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
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先考虑怎么做,然后做起来,努力把事情做好,而不是只想着如何去收获。如果刚一开始就考虑收获,总在计较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是否成正比,就会顾虑太多,影响行动力,甚至觉得难以达成预期的目标而主动放弃。
古人云,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辛勤耕耘可能因为外力的各种干扰,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但是,不去耕耘,绝对是没有收获的。
不问收获并不是说不在乎收获,而是懂得收获干出来的,不是想想就得到的,与其浪费时间在没用的空想上,还不如把精力用在耕耘的过程中,精耕细作,一定会有所收获。
从种下种子到收获,这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到两点。一是专注,专心致志做事,专注于当下,不受外界的干扰,经得起外界的诱惑;二是坚持,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和方向,纵然有千种阻碍万般困难,毫不懈怠地奋斗前进。
成功从来不是靠奇迹,不是唾手可得的,所有的收获都来自于脚踏实地。只有坚持挥汗如雨地耕耘,才会赢得收获的喜悦,相信自己的努力绝对不会白费!
把注意力放在耕耘上,放在过程中,放在做事上,把每一件事做好、做细、做实,结果自然水到渠成。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我读《论语》之《雍也篇》:
(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樊迟又问怎么样才叫作有仁德,孔子说:“有仁德的人先付出艰苦的努力,然后得到收获,这样可以说是有仁德了。”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