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发展 >> 正文 >> 正文

孙建萍三十年前的博山扮玩

来源:锣鼓 时间:2023/5/23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有些记忆如流沙一样从指尖滑过,而有些记忆却如烙印一般深藏心中。有时梳理记忆时,惊奇发现那些烙在心里最深刻最鲜活的记忆大多来自孩童时代。

临近正月十五了,小时候看花灯看彩门看扮玩的记忆如胶片一样清晰,如潮水一般涌来。那时每年的正月十二三,我们姊妹还有表姊妹便涌入姥爷家,随时伺候着看扮玩。姥爷家住大街南头,路西第一家就是。姥爷家的大门坐西朝东,进深有四个院子,分别由四个姥爷居住,四姥爷居住院子的后墙外就是沿河东路了。也就是说姥爷家从进门到后墙占据了整个大街西面的跨度。早年间姥爷家境殷实,自家院里还深挖了一口水井,供应整个大家族的用水。就因着这口井,人们还给姥爷家取了一个“王井”的称号。

那时我们表姊妹六七人吃饱饭后就结伴在西冶街、税务街晃荡着看彩门。博山电机厂的彩门一般代表科技兴国,有一年的主题就是航天飞机升空。其造型逼真、银鹰展翅,升降、旋转,灯光闪烁,别具一格;染化厂的彩门多以宣扬自己的化工染料为主,有一年的彩门扎的就是双狮戏绣球。狮子全身由毛线装扮,颜色主体深棕,但又在脖颈脊背尾巴处渐变过渡,使人疑心是真的狮子出笼了;美琉厂的彩门精致新颖,彩门的柱子多以玻璃橱柜到顶,其中展放着许多精美的琉璃制品。最出彩的是有一年在玻璃橱柜中竟养了几只真的蝈蝈,把耳朵贴在玻璃橱上还能听到它清脆的叫声。有时我们吹着美琉厂产的“鼓铛”,“鼓铛鼓铛”的响声与蝈蝈“吱吱”的叫声相映成趣;还有一年忘记是哪个厂子的彩门了,绘制的是一位农民伯伯肩头搭着雪白的毛巾,手里拿着一摞“大团结”笑容满面的在数着,八几年的万元户可牛气了,比现在的百万富翁含金量还高呢。此刻画面上那憨厚的农民伯伯、那诱人的“大团结”又跃然纸上......

其实最吸引人最热闹最有看点的就数扮玩了。因着姥爷家优越的居住位置,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扮玩队伍,因为每一队扮玩不是从大街穿过,就是从沿河东路经过。我们一帮孩子往往一听到大门外锣鼓声鞭炮声就纷纷跑到大门口站在石头上砖头上喜滋滋的看扮玩,又或是听到后墙外有动静就一哄而跑到四姥爷的后墙头看沿河东路的扮玩。

还记得三姥爷四姥爷家的两个舅舅也是扮玩队的成员。两个舅舅把“火蛋”舞的呼呼生风,是三元村的扮玩先锋。“火蛋”就是把烧熟的木炭装进两个拴着绳子拳头大小的铁笼子里,先锋们双臂舞动,“火蛋”见风烧得更透更红,是开路打场时的先行军。扮玩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李家窑的“划旱船”,一般船公手拿揺撸在前划船,船上则有一位俊俏的小媳妇。小媳妇浓妆艳抹上半身露出船面,而船面上又装饰着两条假腿,三寸金莲白袜黑鞋,分外挣眼,好像小媳妇端坐在船中。实际上小媳妇两手驾着船帮,双腿在舱下充当马达和螺旋桨。小媳妇和船公配合默契,时而直行、时而侧划、动行闪晃真若水中行舟一般;

还有就是木器厂的踩高跷,记得最高的高跷踩到两米。踩高跷的师傅高高在上简直都叫人看不清他的面孔,旁边另有两个师傅举着大叉子托在踩高跷师傅的左右腋下。想想那时的路面远不如现在平整,真的是不容易啊!有一回木器厂的扮玩行至姥爷门前停下打场时,踩高跷的师傅就坐在屋檐上小憩一会,就连给他递杯茶喝都要费点劲;

再有就数神头村的舞狮子,咱博山人又叫“玩狮包”。神头村的狮子,狮头圆大、眼睛一眨一眨灵动活泼,同时大嘴张合有度,即威武雄壮又憨态可掬。一只狮子都是两人装扮的,前者站立套在狮子头里,双手举着狮子头看、扑、跳、走、滚、斗毛;后者弯腰两手扶在前者的腰上,配合着狮头摇、摆、坐、卧、跳。最精彩的是狮子随着引狮人手中的绣球打滚、翻扑、跳跃,有时故意摆上一张桌子叫狮子跳上跳下,这就需要两人会心会意的配合。此时锣鼓的敲打也会相应轻、急、缓、徐、重,叫观众们看到的不光是舞狮时精湛的技艺和高超的难度,还会跟着表演一会紧张、一会惊喜,继而又欢乐陶醉、又大声喝彩......

现在想想小时候的正月十五在姥爷家住着,表姊妹们不是看一队一队的扮玩就是人手举着一串糖葫芦满大街的瞧、满大街的逛,扮玩实力,彩门新奇特......那种快乐的时光实在难以形容,就连现在眼前浮现的还是扮玩、彩门、还有一群活蹦乱跳的小盆友......

作者简介:孙建萍,女,山东散文学会会员、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淄博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博山地区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报刊媒体,现供职于山博电机集团有限公司。

壹点号文学博山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