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发展 >> 正文 >> 正文

天外来物中国发现月壤中的晶状矿石体,

来源:锣鼓 时间:2023/6/24

恰值中华民族传统佳节中秋前夕,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在京发布嫦娥五号最新科学成果:月球样品研究中发现新矿物,被命名为“嫦娥石”,并获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分类及命名委员会批准。

嫦娥石发现于嫦娥五号月壤的玄武岩碎屑中,呈微小柱状,伴生矿物有铁橄榄石、单斜辉石、钛铁矿、钙长石、斜锆石、方石英、陨硫铁和玻璃等,属于陨磷钠镁钙石(Merrillite)族。

单个颗粒约2~30微米:

英文名称Changesite-(Y),由change(嫦娥的汉语拼音)+s+ite(英文后缀,表示矿物)+Y(特殊成分后缀)。

之前美国抱怨说中国国际空间站上面都是中文,这下不仅空间站用中文,月球上新发现的矿物质也用中文,“嫦娥石”是除“广寒宫”、“织女”、“河鼓”等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外,月球科学探索中的又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名称,不知在中国探索如此神速的压力之下,美国还会不会重返月球,因为照这样下去,月球上的“中文”可就越来越多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灵感爆发,发现英文的谐音change甚至可以被解读成“千机石”!

另外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意义是,美国曾经拿了几百公斤月壤,却送给我们1克,可是拥有“大量”月壤的美国,他们居然没有发现这种晶体。

美国与苏联加在一块共采集了9次月壤,居然都没发现,着实是采了个寂寞。

我们都知道组成宇宙的元素是统一的,理论上周期表后面的元素很难出现,这个“晶体”新矿物是一种尚未在月球发现过,同时也是在地球尚未发现过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化合物,对认识月球起源与演化,探寻月球资源和生命支持系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另外,中国目前已在岩浆分异、太空风化、氦-3气体以及生物能转化等方面取得最新成果,而说起这个生物能转化就更有意思了,小说里经常出现利用灵石来修炼,当然,这其实也就意味着“嫦娥石”并不是新的元素,只是新的单晶结构体,但是操作并测过单晶衍射的理科生就知道其难度有多大,月壤太珍贵了,这次的探索新发现一般人可能没什么认知,但要我说,实在很牛。

另一方面,让我们从这个晶体看向“中国探月”技术的发展,不难举一反三地说明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美国人不能按照计划重返月球,那么最失望的可能会是欧洲和日本及印度等西方国家,他们都指望从美国引进技术来完成本国的探月工程。

而美国近期确实也在“搞动作”,似乎也迫于重返月球,那里似乎有着一些“不想让别人捷足先登”的东西存在,航天很费钱,美国为此焦虑,或必有因。

“嫦娥石”存在的异常之处

根据当初阿波罗12号在月球上的意外撞击所获得的信息所知,爆炸或冲击会在月球表面造成类似于“锣鼓状态”空心回响的持续地震态与声波,不论月球是人造还是天然形成,只要月球内部是实心的,这种现象就不会发生,而且陨石坑的深度超出正常范围,使人们更加怀疑月球是空心的。

而现代科学推崇的“月球形成论”是远古时期陨石撞地球后缠绕引力吸附成的一个“土球”,月球含有不应该存在的元素,比如钛,而这一次的嫦娥石更是连地球上都没有的东西,如果月球是与地球“亲密接触”后的结晶,那么月球上的元素和晶体,在地球上一定都会有,可很显然,这一次的发现,这个“嫦娥石矿石”在地球上是没有的,它从哪来?月球构造的内部?

还是另有所用之物?

这个发现还有另一个重大意义,它是一种磷酸盐,有磷酸盐就可以制取磷酸,然后就可以制磷肥,然后就可以种菜种粮。

对以后很多科技也都有帮助,比如说新型机械材料制造或者其他科技产品制造,都有着很大的启发性创造与帮助,这就自然会让人们对探月工程,抱有着更大期待,对探索月球的神秘提供了更多的动力,月球看似只是一颗卫星,但拥有一个近距离,人类可登陆的区别于地球的星球,其矿物资源,怎么想象都不为过。

未知,就代表着有无限可能!与此同时,希望中国对月球的探索之路上,通过实践与科学发现拥有更多话语权。

如果美国那么多次都没有发现月球上的新晶体,那么美国之前登月到底是为了什么,或者是否有刻意隐瞒的信息,就再次成了一个谜,如今所幸让我们把更多希望寄托于我们自己的探索工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