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图片 >> 正文 >> 正文

齐鲁小作家优秀作文选登白头吟齐鲁壹

来源:锣鼓 时间:2024/8/16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_p2/
白头吟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级1班刘卿如指导教师:张艳慧“想当初在朝为官宦,朝臣待漏五更寒。到如今夜宿在荒村院,我冷冷清清向谁言——”何等哀切的一段唱——泪自弹,声续断,如杜鹃,啼别院,巴峡哀猿,动人心弦,好不惨然。唱的是兴衰存亡,唱的是白骨青灰,唱的是红尘中误了伍子胥五陵年少。他上场时风华正茂,再出时须眉皆白。腰间一把龙泉宝剑,冽冽寒光却只能隐忍藏于鞘中。胡琴声咿咿哑哑,如若哽咽。京戏的歌唱走了板,再也跟不上时代的胡琴。“京剧已死”——报纸杂志,街谈巷尾,常见这么一句话。少得可怜的上座率,青黄不接的继承人,日渐失传的真技艺……一切的一切都昭示着,时代是浩瀚无边的大海,戏曲是海上的一座岛屿,正在慢慢地陷落下去。伶人或改行弃业,或地铁卖唱,难以逃开飘茵堕溷的命运。麒麟冢衣冠坎坷,凤凰城人物蹉跎。现代也少不了伶人,他们在真人秀上跑一跑、笑一笑,丰厚报酬纷至沓来。京剧,文学艺术与舞台艺术的完美结合。音乐性与文学性并重,雍容与灵气合为一体。京剧,念要字正,唱要腔圆,行要端,立要稳,故事是惩恶扬善,下的是苦功,守的是规矩。京剧,曲为戏骨,词是戏魂。词曲合一,惊为天籁。京剧,演戏的疯,看戏的痴。既然是一种“痴”,就不好说是为什么喜欢,也说不出究竟怎么好。只有这样的感受,锣鼓经一响,浑身毛孔便通透,一段西皮原板下来,便如古人“醉茶”一般,腋下习习生风……京剧曾经低靡过,我们差一点就把珍珠丢弃在山野里,宝剑弃掷于流水中。偌大的剧场坐者寥寥,仅有的几人也是白发苍苍,古琴在空荡的回声里更加凄凉。然而珍珠终会被迷途知返的人寻回,宝剑经历流水冲刷更显其锋锐泠泠,京剧也终会再次展现它应有的辉煌。京剧不能死——松烟淡墨,云水丹青,是至真至简的大美;丝裘革羽的纹绣,翠榴繁花的珠簪,是至精至细的讲究。戏里的市井趣味更妙,插科打诨,嬉笑怒骂,令人胸中生出对世情的浓郁眷恋。戏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中华民族精神审美的归宿。京剧不会死——台上的伍子胥淋漓唱尽,此刻卸了妆摘了髯口,掀开大幕来返场了——一个身量不高,面庞姣好,甚至略带羞涩的女子。她叫王珮瑜,一位来自上海的女须生。当年十六岁的她,正是唱了这出《文昭关》技惊四座,令谭元寿有“这不是当年的孟小冬吗”的赞叹。难以想象,她看似孱弱的肩膀,究竟如何扛起了复兴京剧的大旗。她上综艺节目推广京戏,去各大学校演讲,积极创作新戏的同时复排骨子老戏。这样的人不在少数,用年轻的手段,传达古老的情怀。君不见,花脸小生老旦,旗锣伞报龙套,演上一辈子也挑不了大梁,可是他们就是认真地演着。做出丑角的精髓,唱出花旦的俏媚,打出武生的精彩。他们在守望,守望台上的一份情怀,守望自己的一份坚持。君不见,新生代演员们不遗余力宣传京剧。他们在守望,守望一份气若游丝的文脉戏胆,守望一份民族文化的薪火相传。京剧会重生——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经历了多少黑暗,多少断层,如今还是好好地在这里。今日所见的光华都仰赖于历史的排沙简金,只要还有人在守望,便是不辜负这个时代。“六经责我开生面”,传承之任,守望之光,正在我辈耳。在时代的瀚海里,大可畅泳一番,却不能迷失方向。我想我们都该做海上搏击风浪的灯塔守夜人,守望民族文化的那一片海。今晚的戏彻底唱完了,红色的大幕徐徐合上,舞台的灯光渐渐熄灭。王珮瑜一副眼镜,一袭月白长衫,还没有走,站在戏台中间,目送着人们离去。她的身姿像一杆竹,与风同唱潇潇,随雨玉立于庭。剧场的灯火明灭里,我难以避免地陷入恍惚。似乎大门一推开,就是有轨电车、叫卖声、旧时的烟尘;是梅兰芳、谭鑫培、杨小楼;是那个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流都能唱一句“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的黄金时代……守望,令文脉戏胆,薪火相传。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