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资源 >> 正文 >> 正文

文旅宣汉遇见非遗肉口传千年,川东土家

来源:锣鼓 时间:2022/8/29

薅田有锣鼓,其声促烈清壮,有缓急抑扬。

——《三才会图》

本期“遇见非遗”为大家带来

薅草锣鼓

▲冯瑞波作品《敲锣打鼓》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是分布在宣汉巴山大峡谷片区的土家人在田地间薅草时边打锣鼓边唱的一种民间音乐。

产生于四川东部大巴山南麓的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渡口土家族乡、漆树土家族乡、三墩土家族乡、樊哙镇、漆碑等乡。分布并流传于宣汉县54个乡镇及周边县市(万源、开江、重庆市的开县、城口等)。

是《巴人》古乐在今天的传承,原生态地保留了巴人生活习俗,打锣鼓和唱歌同步进行,锣鼓引子、唱腔曲式调式、唱词的内容到形式,特别是三至五人打唱的被称为武锣鼓的打法是这里所独有的,具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

年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王兴寨作品《薅草锣鼓》

历史渊源

“薅草锣鼓”(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产生的,历史久远。

01当地歌郎袁诗安的一段歌头里讲到神农时植下五谷,虫蝗忽然发现,为驱赶蝗虫而召集天下歌郎来打锣鼓,虫蝗忽然不见,从此留下打薅草锣鼓的习俗。

02薅草锣鼓成熟于汉朝农业相对成熟的时候。

03民国版《宣汉县志》完整的记录了薅草锣鼓的情景。

年四川省文化馆专家一行到宣汉挖掘整理宣汉民歌,精选出版了《宣汉民歌选》,里面收录了一定数量的薅草锣鼓曲谱和唱词。

年申报为县级非遗名录,年申报为省级非遗名录,年6月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张勇作品

传承人

代表性传承人袁诗安、袁诗平目前已经过七十高龄,都带有徒弟,

一般性传承人胡德兵、梅可荣等都带有徒弟并且热心参加各类薅草锣鼓参加的非遗活动,

吴正菊、彭千学分别在鸡唱街道、向家坪、黄连新村等地举办了薅草锣鼓培训班。

其他渡口、三墩、漆树土家族乡都有一定数量的传承人。

▲快乐的薅草锣鼓小传承人

主要特征

“薅草锣鼓”(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基本特征总体归纳为“古、高、熟、多、独”五个字。

一古:源远流长,形成古老。歌头自述薅草锣鼓的起源。(歌头内容见历史渊源栏),绝无仅有。

二高:高腔山歌,”薅草锣鼓”(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起源为山高谷深的百里峡地区,俗语说:“说话能听见,走拢要半天”。

三熟:作为民间音乐的一种,已高度成熟。

四多:艺术形式丰富多彩。

五独:独特地域环境的独特艺术形式。

▲薅草锣鼓传承有人

重要价值

历史价值:”薅草锣鼓”(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是几千年来川东土家族人的口头历史(当地人称“肉口传”),是土家人的生活写照。并被载入民国版(民国20年,即年)《宣汉县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挖掘”薅草锣鼓”(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对于研究川东地区的族源变迁,民俗学,重大历史事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艺术价值:”薅草锣鼓”(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歌词常用赋、比、兴等艺术手法,浓郁的生活气息加上川东方言,妙不可言,具有其它方言无法取代的艺术效果。其语言生动传神,唱腔高亢流畅,具有穿透力,风格豪放粗犷,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经文艺工作者的提炼加工,搬上舞台,广受好评,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是不可多得的民族艺术养分。

实用价值:①百里峡地区山大谷深,人烟稀少,猴群、野猪、滚猪(猪獾)猖獗,糟蹋苞谷严重。当七、八月间,边薅草边打锣鼓唱歌,具有驱赶野兽的作用;②”薅草锣鼓”(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百里峡人的劳动进行曲,为劳动助兴,可提高功效和劳动质量;③俏皮的打唱具有较强娱乐性,可消除疲劳。

▲薅草锣鼓赛歌会

存续状况

存续状况良好,每年举办薅草锣鼓赛歌会写进了宣汉县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已连续举办9届,已成为宣汉知名的文化品牌活动。

县文化馆收集有薅草锣鼓实物全套,市非遗馆也收录了全套。在龙泉鸡唱、黄连新村等地有薅草锣鼓培训班和非遗体验基地。

▲薅草锣鼓传承交流

文旅融合

薅草锣鼓地处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和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AAAA级景区范围内,和旅游线路融合得较好。

巴山大峡谷目前正在创升AAAAA级景区,完全能够满足旅游十二要素,目前是宣汉争创天府旅游名县的牵头项目。

根据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创编的大型民俗歌舞节目《幸福生活呡呡甜》登上年春晚节目现场,并于百山百川行第67集、中国影像方志四川卷宣汉篇,我要上春晚特别节目等充分展示;

▲年春晚节目现场

红云映红山和水,太阳照着唱歌人

锣声惊得河水响,鼓声震得山谷鸣

┅┅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