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过的就是热热闹闹,在老一辈的时候,每一天都有事情做。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每一天都存在不同的意义。”
过年被中国人赋予了一份庄重的仪式感,所以辞旧迎新这项工作繁杂、忙碌、必不可少,腾冲年俗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那么腾冲传统春节习俗都有哪些讲究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腊月二十三送灶神
“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传说腊月二十三这天是灶君老爷(灶神)向玉皇述职,说明主人家一年来的善恶。人们将糖和糍粑敬献给灶君,祈盼他吃了糖后讲好话像糖一样甜,吃了糍粑后想讲坏话,但是牙齿被粘住讲不出来。主人家供奉灶君会虔诚地祷告。”
腊月二十五迎天神
传说腊月二十五这天玉皇大帝会亲自到人间视察善恶,并定来年运气,因此腾冲人民相当重视这一天,每家每户会在家门口燃上一对“大香”,在客厅前摆放供桌,桌上摆好五斋五果(五品糯米斋五种水果)、茶水、净水、元宝、黄钱,以迎接玉皇大帝,希望他能保佑主人家来年清吉平安。
腊月二十六杀年猪
童谣中说“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腊月二十六农村会杀年猪、吃杀猪饭那是人们对自己辛劳一年的自我犒赏,会联系亲朋好友到家里来帮忙杀年猪、吃杀猪饭,这一天是人们一年到头的期盼。在农村,杀猪讲究很多。杀猪时要干净利落,一刀杀死,这样才寓意着来年一帆风顺。剩下的肉还可以用来灌香肠、腌腊肉。
腊月二十七舂粑粑
舂粑粑是我最喜爱的活动了,春粑粑的米要头天晚上就泡好泡到第二天早上再捞出来蒸蒸出来的米才软。粑粑春好置于一个案板上抹上蜂蜡然后使劲揉搓切成小块再搓成圆形粑粑做好了,最后放在芭蕉叶上晾晒。舂粑粑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盼望,传递着乡里乡间们浓浓的乡情与亲情。
腊月二十八贴春联赶大集
老话说:“中国民谣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过新年,赶年集,腊月二十八是一年当中的最后一个街子天,可以说是年味儿最浓的“大型活动”,人们会来集市上开开心心地筹备年货,大集就越发热闹起来,按照购买计划东奔西跑,准备迎接新春的到来,商贩的吆喝声夹杂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赶完集,赶着回家贴春联、年画、福字。这些是过年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字的时候,意味着春节序幕正式拉开。每逢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年画、福字,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腊月二十九扎灯栽年松
“舞狮秧歌踩高跷,旱船麻婆喜乐闹。”腊月二十九,村寨里开始扎龙灯、扎狮子灯,做好耍龙灯、狮子灯的一切准备工作。栽年松,年松被腾冲人看做发财树,主人家希望栽上年松来年发大财。
大年三十摆供品吃年夜饭开财门
大年三十,放炮仗、接灶神、敬祖先、敬宅神,摆上丰盛的供品,表示深深的敬意和尊重,祈求新的一年幸福安康。辞旧岁,穿新衣,迎新年。烀锅子,腾冲土锅子是大年三十的特色佳肴,吃棕包炒肉。吃团圆饭(年夜饭)团圆饭寓意着吉祥、发财、圆满、团圆。守岁,在除夕夜,灯火通明,彻夜不灭,称为“照虚耗”。五更分二天,男童们就兴高采烈地开财门,“财门财门大大开,金银财宝滚进来,滚进不滚出,金银财宝堆满屋。”送吉利,寓意大吉大利。
大年初一发压岁钱立秋千接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大年初一早上喝甜茶,寓意一年到头都是甜的,早上吃一碗腾冲饵丝,饵丝也叫“长饭”,意味着一年到头都有饭吃,也有甜蜜的好日子长长远远的意思。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辟邪驱鬼,保佑平安,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祝愿他们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中午,立秋、荡秋千。小娃娃们争先恐后想要挣到秋千。下午,舞龙耍狮队到龙王庙里接龙,接龙也叫窜庙。有道士、笑和尚、老土(土地老爷)在前清理龙路,舞龙耍狮队随后,敲打锣鼓、吹号筒、唢呐等到龙王寺或龙王庙;道士在龙王庙内模仿神龙的姿态,回旋舞动手中铜铃又唱又跳,向龙神祈福祷告,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大年初二打牙祭拜年
大年初二,供财神、打牙祭,祭祀牙祭仙官,祈福求财求平安。亲戚朋友间携带糍粑、饵块、水果、糕点、肉食、酒水等礼品相互来往探访拜年,联络感情,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农村有句俗语:“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的年俗和文化,但是有一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全家团圆、走亲访友、探望长辈等,愿后辈能够不忘年俗,将年味中浓浓的亲情与乡情牢记在心中,代代相传。
来源:腾冲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