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新闻 >> 正文 >> 正文

京剧中的砌末指的是什么它大致可以分为

来源:锣鼓 时间:2023/4/11
北京中科忽悠 http://m.39.net/pf/a_4892467.html

本文乃“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砌末”一词来自蒙古族语“砌末克”,意思是“帐篷里的摆设”。早在元杂剧中就已出现,指剧中所需用的物品,相当于今天话剧舞台上的道具。京剧中的砌末是京剧舞台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生活用具的原形为依据,经过提炼和美化制作而成,配合京剧虚实结合的表演,来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京剧的砌末较元杂剧有了很大程度的丰富和发展,它与昆曲、梆子等剧种所使用的砌末大同小异。砌末大致可分为四类。一类是专物专用。它既不能代替别的东西用,也不能用别的东西来代替。这类砌末纯系生活用品的仿制品,如印信、状纸、文房四宝、银子、酒具、书、扇、雨伞、鱼竿等。

京剧舞台后台的“砌末”

但有的砌末为了便于表演,或夸张,或缩小,或加以美化,如公文以及花脸用的折扇,都比生活中的实物大;又如行李、柴担、水宵等则比生活中的实物小,桌围、椅皱、金鱼枷等则是对生活实物的美化。另一类是一物多用或它物代用。就以桌椅而论,通过桌围、椅皱的装饰,则根据剧情的需要和规定情境的制约而变化无穷。如果将桌椅放置公堂之上,它就变成了公案,如《玉堂春》等剧即是。如果将桌椅放在店房之中,它还会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化,剧中人坐则为桌椅,卧则为床铺,如《三岔口》、《武松打店》等剧即是。若在外景使用,则更是得心应手,剧中人登高时,便当做山头,如《失街亭》等剧即是。

《武松打店》

剧中人跳墙时,则当作粉墙,如《红娘》等剧即是。当中置桌,两旁放椅,则为桥梁,如《长坂坡》等剧即是。凡此种种,不可胜言,它物代用更是俯拾皆是,如叠卷红门旗当作包裹,折叠红毡帽当作生肉,用竹竿挑起小帐子当作花轿,把牙横过来就当作马刷子,等等,不胜枚举。再一类是具有象征性的砌末,如水旗、火旗、车旗等等。在正方形的旗面上画有水纹,一经挥舞,则象征波浪滔天,激流滚滚,如《金山寺》、《虹桥赠珠》等剧。画有火焰的方旗,一经挥舞,则象征大火熊熊,烈焰奔腾,如《火焰山》、《火烧余洪》等剧。

《红娘》

在方旗上画有车轮,两面平行则象征车辆,如《秦香莲》中国太、皇姑乘坐的风辇,《挑滑车》中的金邦武器——铁滑车等皆是。还有一类砌末具有写意性。它往往与剧中的歌舞结合起来,形成虚实结合的表演程式,如以桨代舟、以鞭代马等。它给表演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通过艺术的感染力使观众产生联想,从而改变了舞台环境,当表演者策马挥鞭时,会使人感到舞台上是广阔的原野;举桨荡舟时,舞台则变为蜿蜒的江河。因此砌末的使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今天我们先以京剧砌末中的车、船、为例加以说明,来展示其中的奥妙。

《秦香莲》

想象中的“车”

京剧(包括其他古老剧种)舞台上所用的“车”,是由两面“车旗”组成的。即在两块正方形的黄布上,画有黑色的车轮图案,由车夫双手握把,这便是象征性的戏中用车,而当中的空间,便是乘车人的座位。实际上剧中人上车后,仍然是站着,也还是自己走动,或慢,或快,皆取决于演员的表演。这种写意式的乘车、行车是中国戏曲独特的表演程式。由于乘车人的身份不同,车旗也略有变化。如果在车旗的前端加上龙头装饰,车后再打一把绣花黄罗伞,或是日月宝扇,这便是龙车凤辇,乘车人不是皇后,也是娘娘。如果将两面车旗前边并在一起,将空间封闭,便象征满载货物的“镖车”,或是军队押运粮草的“粮车”。如果在战场上,敌兵站在山头上,用两面车旗向下冲击,这便成了金邦的一种特殊武器—铁滑车。

《挑滑车》

宋将高宠面对这种武器顽强奋战,用长枪抵御,终于力竭身亡,这就是长靠武生的重头戏—《挑滑车》中的壮烈场面。这两面车旗所组成的车辆多种多样,种类、型号、用途皆不相同,有的一人乘坐,也可以两人并列乘坐。根据剧情的需要有匀速前进的,也有快速行驶的,如《回荆州》中,孙尚香所乘的车,可与刘备、赵云的战马并驾齐驱,疾驰行进。然而,这辆古代的“越野车”仍然是人力推动,孙尚香身后是一名女车夫。在疾驰时这名女车夫必须与孙尚香的脚步协调一致,配合默契,跑起“圆场”来才能轻盈、优美,使人感到在后有追兵、归心似箭的情况下,车轮在飞速地滚动。这便是京剧砌末在精湛的表演艺术中显现出的无穷魅力。

《挑滑车》

想象中的“船”

京剧舞台上的船是以桨代舟的,通过演员持桨划水的表演动作,表示或平稳前进或浪遏飞舟。两人行船,则一前一后,前者划桨,后者掌舵。若前者无桨,后者便是划船的水手。或行进,或疾驰,两人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表示船的长度,否则就破坏了艺术的真实,同时也不符合生活逻辑。京剧舞台上,根据剧情的需要,有各种类型的船只。如打仗时使用的战船,高级官员乘坐的画舫,以及渔船和普通的小舟等。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请鲁肃准备了战船二十只,军士五百名,茅草千担,青布帐幔,锣鼓全份和一席酒菜,乘着满江大雾,直奔曹营。

《草船借箭》

诸葛亮与鲁肃在指挥船上饮酒,左右各有一名船夫划桨,还不时地请示、汇报:“船往何处而发?”“来到曹营。”是时,诸葛亮命令播鼓呐喊,这下震惊了曹操,以为周瑜偷营,哪知是孔明借箭,遂令乱箭齐发,结果被孔明“借”去了十万支雕翎而后悔不迭。在《李慧娘》中,权相贾似道所乘的是一只画舫,即在桌椅之后,摆上绣花红罗帐,显得十分气派。贾似道端坐当中,姬妾成群,前呼后拥,其飞扬跋扈、权倾朝野的依臣形象一览无余。这画筋的标志,也是有一名船夫在后边轻轻摇桨,使人感到这只画舫缓缓地行进在微波荡漾的湖水中。

《草船借箭》

渔船、小舟比较常见,如《打渔杀家》、《秋江》(《玉簪记》一折)、《藏舟》(《蝴蝶杯》一折)以及《白蛇传》中的《游湖借伞》、《水漫金山》等,都是表述了在渔舟或小船上发生的故事。京剧舞台上出现的渔船,除了单只以外,还有成群结队的。如《九江口》中北汉大元帅张定边率领五百护卫军,扮成渔夫模样,赶往九江口救驾的集体“跑船”,像一只只起伏在惊涛骇浪中的海鸥,奋勇向前。在与敌军遭遇时,白髯飘洒的张定边索性以船桨当兵刃,或削或拍,打倒敌军无数。看来船桨在特定的情况下,还是一种威力十足的武器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