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锣鼓 >> 锣鼓发展 >> 正文 >> 正文

保定徐水曲水村女子吵子会坚守38载传

来源:锣鼓 时间:2025/6/19
中科白癜风 http://www.znlvye.com/m/
保定市徐水区大王店镇曲水村,一支全部由女性成员组成的“吵子会”成为这个小村亮丽的风景。多年前,看着担任“吵子会”会长的父亲日益落寞,作为女儿的张文然执意打破只有男人才能参加“吵子会”的传统,加入“吵子会”。“吵子会”面临解散,张文然毅然拉着本村女子创立曲水村女子“吵子会”。如今,女子“吵子会”已坚守了38年,丰富了当地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探访女子“吵子会”成小村亮丽风景女子“吵子会”表演现场。曲水村共有农户二三百家,总人口近千人。由于村里没有工业,村民们靠种植一些草莓、梨、桃等果树为生。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出外打工了,老人、妇女在家侍弄田地。虽然村民们的物质生活不是很富裕,但业余文化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以本村妇女张文然为首创办的的曲水村女子“吵子会”,便是当地村民传承38年至今的一项标志性的文化活动,现在已初具规模。吵子会相传已有年的历史,曲水村吵子会的主要乐器包括大鼓、锣、唢呐、小镲等,舞蹈动作主要来源于大秧歌。表演时,两面大鼓居中,成员们手持各种乐器分列两侧呈人字形排开,锣鼓喧天的场面甚是壮观。女子“吵子会”成了徐水区曲水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近日,记者跟随原保定地区电视台副台长路焕银和保定市作协副主席史春霞来到曲水村,深入了解女子“吵子会”从组建之初到如今苦苦坚守38年的风雨历程。当日9时许,曲水村主任王东接待了记者一行。在曲水村委会,还没见到人影,便听到洪亮的嗓音:“终于盼到你们了。”记者向门外望去,一位身着黑色外套、黑色长裙,浓眉大眼、笑容满面的大姐一边向身边的人打着招呼,一边脚步生风地迈进村委会,“我就是张文然,听说有记者来采访我们‘吵子会’,我和‘吵子会’的两位老师有些激动,等心情稍稍平复了一些才赶过来,怕你们笑话的我红眼圈。”张大姐一边说着,一边眼含热泪地与在座的女士一一拥抱。回忆打破只有男人才能参加的传统张文然(穿黑衣者)和她的女子“吵子会张文然现年68岁,用她自己的话说,她的性格完全是个“愣小子”。因为性格使然,她在家里也是各种农活做的最多的人。小学毕业后,为了减轻父母和家中的负担,张文然选择了退学,开始和父母一起挣工分养家。张文然活泼外向,爱跳爱唱,13岁时,便跟随本村河北梆子剧团学戏,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唱起戏来有板有眼,深得大人们喜欢,一年后她正式加入了县梆子剧团。当年,以张文然父亲为首的“吵子会”是曲水村乡亲们劳作之余的娱乐活动之一。后来,随着村里的青壮劳力纷纷走出村庄,涌向城市去打工,“吵子会”面临解散的危险。看到担任“吵子会”会长将近60年的父亲张仁志落寞的样子,孝顺女儿张文然心中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加入父亲的“吵子会”,将老辈人的“玩意儿”继续传承下去。得知妻子要参加“吵子会”,丈夫说什么也不同意,冲着张文然喊道:“‘吵子会’只有男人参加,你一个女人家跟着掺和啥?会让人笑话死。”孩子也是千般阻拦,不愿意让母亲出这个风头。生性好强又心疼父亲的张文然不听丈夫和孩子的劝阻,参加了“吵子会”。聪颖好学的张文然没用多长时间便将“吵子会”的鼓、镲、锣等手艺全部学到了手,她和“吵子会”的成员们除了给村民们表演,还时常去外地演出。传承她成立女子“吵子会”村中的青年男性出外打工了,“吵子会”里的老人日渐衰老,“吵子会”面临解散的窘境。对此,张文然萌生了一个新想法:何不吸收村里喜欢吹打乐器的妇女加入到“吵子会”来?不管怎样,老辈儿的传统“玩意儿”,说啥也不能丢。说干就干,张文然立马找到自己的几个好姐妹,将想法说给她们听。这些朴实善良的农村妇女听张文然这么一说,也觉得老辈人坚守了这么多年的老“玩意儿”,如果就此解散,确实对不起老祖宗。她们当即表示,一切听张文然的,你说咋办就咋办。话虽这么说,可是,由于当时人们的观念还很陈旧,一些男人听说自己的媳妇要去参加“吵子会”,便大力反对、千般阻拦。张文然一家一家地去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全部以妇女为成员的“吵子会”在张文然的张罗之下诞生了。张文然聘请原“吵子会”的骨干成员张良池、李金生担任这些新成员的老师。两位老师当仁不让欣然同意,对这些没有一点打击乐基础的新学生,手把手地教,一个字一个字地抠,还将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敲打、吹奏技巧全部传授给她们。学员们更是勤学苦练,刻苦钻研。这些传统乐器,全部是铜制品,一个镲子就3斤重,一对儿就是6斤,敲打一阵下来,胳膊酸、手腕痛,但这些妇女都坚持了下来,上手都很快。如今,女子“吵子会”已由早期的8人增至30余人之多,并相继增加了小车会、小品、秧歌会、广场舞等活动内容。在各届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吵子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截至目前,“吵子会”已风雨兼程走过了38个春秋。心愿流传下来的“老玩意儿”不能丢张文然自豪地说:“我们这帮姐妹年龄最大的70岁,年龄最小的30岁,无论年纪大小,无论春夏秋冬,每晚七点至八点,我们都会聚到村委会广场前,为乡亲们表演。除了传统节目,我还自编自导了《让真情洒满人间》等弘扬正能量的小品节目,很受欢迎。前些日子,我们还专程去保定直隶大剧院参加了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演出。”张文然说,这都离不开村委会给予的大力支持,只要遇到困难,村委会干部们就会竭尽全力帮助。不仅如此,村支书王云峰、村主任王东、会计吕桂霞还自己出钱帮助购买演出道具,帮忙联系出外演出的车辆。除了村委会对“吵子会”的鼎力支持,张良池老师更是一心扑在“吵子会”上,他和爱人平时都在石家庄看孙子,只要一个电话打过去,他立刻放下一切,赶回来参加演出。正是有村干部们的支持,有张老师他们的无私奉献,“吵子会”才能坚持走到今天,真是太不容易了。今年68岁的张文然依然痴迷于此,她觉得不能眼看着几辈人流传下来的“老玩意儿”在这代人身上消失,一定要将“吵子会”传承下去。(燕赵都市报记者李连成通讯员欢立敏文/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367.html